金代区域文化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11页 |
绪论 | 第11-29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22-27页 |
四、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一章 金源区域文化研究 | 第29-79页 |
第一节 金源文化区的自然环境与民族分布 | 第29-38页 |
一、金源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结构 | 第29-32页 |
二、金源地区的民族构成 | 第32-38页 |
第二节 女真建国前后金源区域文化 | 第38-55页 |
一、女真传统礼俗文化 | 第38-44页 |
二、女真族的尚武风气 | 第44-46页 |
三、女真文字的创制与推行 | 第46-48页 |
四、中原文化的输入与金源区域文化的变化 | 第48-51页 |
五、宗教信仰 | 第51-55页 |
第三节 上京为都城时期的金源区域文化 | 第55-68页 |
一、上京城的营建与金朝宫廷礼制文化 | 第55-59页 |
二、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与金源女真知识分子 | 第59-62页 |
三、金源地区的文学发展及特征 | 第62-65页 |
四、宗教信仰的多样化 | 第65-68页 |
第四节 上京为陪都时期的金源区域文化 | 第68-79页 |
一、世宗经营上京对金源区域文化的意义 | 第68-69页 |
二、金源女真汉化与女真旧俗 | 第69-71页 |
三、金源女真儒化与尚武传统的延续 | 第71-76页 |
四、宗教文化的继续发展 | 第76-79页 |
第二章 辽海区域文化研究 | 第79-105页 |
第一节 辽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民族分布 | 第79-86页 |
一、辽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结构 | 第79-80页 |
二、辽海地区的民族构成 | 第80-86页 |
第二节 金前期辽海区域文化 | 第86-95页 |
一、渤海族风俗文化 | 第86-88页 |
二、渤海族的政治优势与渤海文人 | 第88-94页 |
三、汉族文人 | 第94-95页 |
第三节 金朝中后期辽海区域文化的发展 | 第95-105页 |
一、地方教育的发展 | 第95-97页 |
二、各族文人的涌现与成就 | 第97-103页 |
三、佛教、道教的发展 | 第103-105页 |
第三章 燕云区域文化研究 | 第105-149页 |
第一节 燕云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民族分布 | 第105-112页 |
一、燕云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结构 | 第105-108页 |
二、燕云地区的民族构成 | 第108-112页 |
第二节 燕京时期燕云区域文化 | 第112-121页 |
一、女真文化与汉文化的碰撞 | 第112-115页 |
二、燕云地区原辽、宋文人群体对构建金文化的贡献 | 第115-121页 |
第三节 中都时期燕云区域文化 | 第121-143页 |
一、中都的营建 | 第121-123页 |
二、金朝宫廷礼仪日益完备,民间风俗文化胡汉杂糅 | 第123-127页 |
三、儒学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 | 第127-131页 |
四、文人的涌现与燕云区域文化 | 第131-137页 |
五、燕云戏曲文化 | 第137-140页 |
六、宗教 | 第140-143页 |
第四节 金末燕云区域文化 | 第143-149页 |
一、蒙古攻金对燕云区域文化的摧残与燕云文人南迁 | 第144-145页 |
二、全真教的传播 | 第145-149页 |
第四章 豫鲁区域文化研究 | 第149-187页 |
第一节 豫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民族分布 | 第149-154页 |
一、豫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结构 | 第149-151页 |
二、黄河水患对鲁豫地区的危害 | 第151-152页 |
三、豫鲁地区的民族构成 | 第152-154页 |
第二节 金初豫鲁区域文化遭到摧残 | 第154-157页 |
一、宋金战争前后的豫鲁区域文化 | 第155-156页 |
二、金宋战争期间豫鲁文人的南北双向分流 | 第156-157页 |
第三节 刘齐政权与南京行台时期的豫鲁区域文化 | 第157-161页 |
一、刘齐政权的文人 | 第158-160页 |
二、刘齐时期的豫鲁区域文学 | 第160-161页 |
第四节 金中后期豫鲁区域文化 | 第161-168页 |
一、儒学与教育 | 第161-163页 |
二、文人的涌现 | 第163-164页 |
三、全真教的传播与全真文学 | 第164-167页 |
四、金中期豫鲁地区社会风俗文化 | 第167-168页 |
第五节 迁都汴京时期豫鲁区域文化 | 第168-187页 |
一、金末河南地区社会风俗文化 | 第168-170页 |
二、南京地区的文化复兴 | 第170-178页 |
三、南渡后豫鲁区域文学 | 第178-183页 |
四、金亡前后山东文学的发展 | 第183-187页 |
第五章 陕甘区域文化研究 | 第187-205页 |
第一节 陕甘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民族分布 | 第187-192页 |
一、陕甘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结构 | 第187-189页 |
二、陕甘地区的民族构成 | 第189-192页 |
第二节 金朝前期甘陕区域文化 | 第192-195页 |
一、边防重地与尚武之风 | 第192-193页 |
二、关中文化的衰落 | 第193-195页 |
第三节 金朝中后期陕甘区域文化 | 第195-205页 |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 | 第195-196页 |
二、陕甘文人与文学的发展 | 第196-199页 |
三、金末尚武风气的复兴 | 第199-201页 |
四、全真教与佛教 | 第201-205页 |
结语 | 第205-21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1-2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47-248页 |
后记 | 第248-249页 |
中文摘要 | 第249-252页 |
Abstract | 第252-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