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堤桩板墙地震动力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 ·桩板墙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膨胀土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边坡稳定性研究 | 第20-22页 |
| ·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 | 第22-27页 |
| ·拟静力法 | 第23-24页 |
| ·滑块分析法 | 第24-25页 |
| ·数值模拟法 | 第25-27页 |
| ·试验法 | 第27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第2章 桩板墙的设计与计算 | 第29-42页 |
| ·概述 | 第29-30页 |
| ·桩身的设计计算 | 第30-38页 |
| ·桩的设计 | 第30页 |
| ·桩的计算 | 第30-38页 |
| ·挡土板设计的一般规定 | 第38-41页 |
| ·挡土板上荷载分布及计算 | 第38-39页 |
| ·挡土板的验算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3章 有限差分法动力分析理论基础 | 第42-60页 |
| ·概述 | 第42-43页 |
| ·本构模型 | 第43-49页 |
| ·弹性模型 | 第43-44页 |
| ·摩尔-库仑模型 | 第44-49页 |
| ·FLAC动力分析计算方法 | 第49-52页 |
| ·等线性法 | 第50页 |
| ·完全非线性法 | 第50-52页 |
| ·FLAC动力边界条件 | 第52-55页 |
| ·静态边界 | 第52-54页 |
| ·自由场边界 | 第54-55页 |
| ·FLAC动荷载输入及阻尼的选择 | 第55-59页 |
| ·动荷载的输入 | 第55-56页 |
| ·阻尼的选择 | 第56-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4章 路堤桩板结构抗震数值分析 | 第60-76页 |
| ·工程概况 | 第60-61页 |
| ·工程地质概况及设计依据 | 第60-61页 |
| ·主要工程措施 | 第61页 |
| ·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的选取 | 第61-64页 |
| ·几何模型 | 第61-63页 |
| ·模型参数 | 第63-64页 |
| ·模型静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 ·桩身受力 | 第64页 |
| ·桩身变位 | 第64-66页 |
| ·模型动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75页 |
| ·模型动态分析 | 第66-67页 |
| ·桩身受力 | 第67-73页 |
| ·桩身变位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5章 路堤桩板结构桩距的影响分析 | 第76-88页 |
| ·概述 | 第76页 |
| ·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的选取 | 第76-77页 |
| ·模型静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 ·桩板墙结构在0.20g情况下的地震响应 | 第79-83页 |
| ·桩身受力 | 第79-82页 |
| ·桩身变位 | 第82-83页 |
| ·桩板墙结构在0.40g情况下的地震响应 | 第83-87页 |
| ·桩身受力 | 第83-86页 |
| ·桩身变位 | 第86-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 结论 | 第88页 |
| 展望 | 第88-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