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防组事件”的法学思考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专题背景介绍 | 第9-10页 |
二、主要相关问题的法律分析 | 第10-17页 |
(一) 非法认证 | 第10-14页 |
1. 不具备认证主体资格 | 第10-11页 |
2. 不具备独立性和中立性 | 第11-13页 |
3. 认证过程不具备客观性 | 第13页 |
4. 公信力寻租 | 第13-14页 |
(二) 虚假宣传 | 第14-16页 |
(三) 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 第16-17页 |
三、相关对策与建议 | 第17-24页 |
(一) 整顿清理认证组织,规范认证行为 | 第17-19页 |
1. 完善认证相关立法 | 第17-18页 |
2. 保持认证组织独立性和公正性 | 第18-19页 |
3. 理顺认证组织的管理系统,加强政府监管 | 第19页 |
(二) 禁止虚假宣传行为 | 第19-21页 |
1. 建立市场主体信用制度 | 第19-20页 |
2. 完善广告审查制度 | 第20页 |
3. 建立虚假宣传的责任推定制度和无过错责任制度 | 第20-21页 |
(三) 完善消费者知情权保护 | 第21-24页 |
1. 完善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相关立法 | 第21-22页 |
2. 拓宽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渠道 | 第22页 |
3. 强化政府、消费者协会提供消费信息的义务 | 第22-24页 |
结语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法律硕士论文评阅特别提示 | 第28-29页 |
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参考标准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