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软件系统的开发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脑—机接口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 第10-12页 |
·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发展概况 | 第12-16页 |
·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动机 | 第12-13页 |
·脑—机接口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 第13-16页 |
·脑—机接口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诱发电位与自发脑电分量 | 第16页 |
·头皮电极与植入电极 | 第16-17页 |
·伪迹的检测和消除 | 第17页 |
·系统—用户的相互作用 | 第17页 |
·脑—机接口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 第17-18页 |
·国内外脑电信号处理软件的发展状况 | 第18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BCI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20-32页 |
·大脑的生物电现象 | 第20-26页 |
·大脑皮质的结构与功能 | 第20-22页 |
·神经元与突触 | 第22页 |
·神经元的电活动特性 | 第22-24页 |
·脑电图 | 第24页 |
·脑电的采集 | 第24-25页 |
·脑电信号的基本分类 | 第25-26页 |
·BCI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26-29页 |
·输入信号 | 第26-27页 |
·输出信号 | 第27页 |
·用户的正确训练 | 第27-28页 |
·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的关键技术 | 第28-29页 |
·脑电信号分析技术现状及发展 | 第29-30页 |
·脑电信号的特点及其对信号处理的要求 | 第29页 |
·EEG信号处理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BCI系统中脑电信号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第3章 系统设计 | 第32-44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2-35页 |
·脑电图显示 | 第32页 |
·脑电信号分析 | 第32页 |
·网络功能 | 第32-33页 |
·信号采集 | 第33-34页 |
·软件系统功能介绍 | 第34-35页 |
·系统层次设计 | 第35-36页 |
·系统的运行平台和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36-38页 |
·硬件平台 | 第37页 |
·系统平台 | 第37-38页 |
·开发环境的选择 | 第38页 |
·网络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 第38-39页 |
·脑电采集设计 | 第39-40页 |
·显示模块设计 | 第40页 |
·信号转换模块设计 | 第40-44页 |
第4章 系统实现 | 第44-68页 |
·软件界面的实现 | 第44-45页 |
·程序主界面的实现 | 第44-45页 |
·服务器界面的实现 | 第45页 |
·显示模块的实现 | 第45-50页 |
·信号采集功能的实现 | 第50-53页 |
·外围设备控制接口介绍 | 第50页 |
·数据采集接口实现 | 第50-53页 |
·数据转换模块实现 | 第53-60页 |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实现 | 第54-57页 |
·集成Matlab引擎的实现 | 第57-58页 |
·数据转换模块实现效果 | 第58-60页 |
·网络模块的实现 | 第60-65页 |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编程模式 | 第60-62页 |
·服务器端的开发 | 第62-64页 |
·客户端的开发 | 第64-65页 |
·智能数组的实现 | 第65-6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总结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