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差异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6页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理论意义第9-11页
     ·论文的选题背景第9-10页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0-11页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框架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1页
     ·研究框架第11-12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4页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2-13页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3-14页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4-16页
     ·本文的创新第14-15页
     ·本文的不足第15-16页
第二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生成的机理第16-24页
   ·流动性风险的涵义界定第16-19页
     ·商业银行基础性风险第18页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和基础风险之间的联系第18-19页
   ·流动性风险生成的机理第19-24页
     ·资产管理导致的流动性风险生成机理第19页
     ·负债管理导致的流动性风险生成机理第19-20页
     ·资产负债管理导致的流动性风险生成机理第20-21页
     ·小节第21-24页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构建第24-30页
   ·国外现代商业流动性风险指标借鉴第24-25页
   ·我国商业银行防范流动性风险核心指标体系构建第25-30页
     ·资产流动性状况指标第25-27页
     ·负债流动性状况指标第27-28页
     ·资产负债流动性指标第28页
     ·产生流动性风险的间接指标第28-30页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差异性测度第30-47页
   ·spss软件聚类分析第30-32页
     ·聚类分析方法简介第30页
     ·聚类分析原理第30-32页
   ·指标数据的来源及其描述第32-35页
     ·数据的来源第32-33页
     ·数据的描述第33-35页
   ·我国16家上市商业的K-均值聚类差异性实证研究第35-38页
     ·初始类中心表分析第35页
     ·迭代历史记录分析第35-36页
     ·K-均值类成员分析第36-37页
     ·K-均值最后聚类中心数据分析第37页
     ·K-均值聚类的类中心之间的距离分析第37-38页
   ·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的方差分析第38-47页
     ·方差分析的涵义及其目的第38页
     ·方差分析的因素选取第38页
     ·方差分析结论及其解释第38-47页
第五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差异的原因评价和政策建议第47-50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差异原因评价第47-48页
   ·政策和建议第48-50页
     ·减少中长期贷款额度,降低流动性风险第48页
     ·分散资金使用渠道,提高核心存款比率第48页
     ·建立风险聚类评级制度,实施流动性风险指标报告制度第48-50页
结束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态水文模型的参数估计算法和灵敏度分析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据预处理和K-均值聚类的支持向量回归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