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理化性能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LIMN_2O_4 简介 | 第9-13页 |
·LiMn_2O_4 概述 | 第9-11页 |
·LiMn_2O_4 的合成制备 | 第11-12页 |
·固相法 | 第11页 |
·液相法 | 第11-12页 |
·LiMn_2O_4 的改性与修饰 | 第12-13页 |
·LiMn_2O_4 的应用前景 | 第13页 |
·原子吸收光谱法简介 | 第13-15页 |
·概述 | 第13-14页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 第14-15页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 第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现实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LIMN_2O_4的物理性能分析方法研究 | 第17-23页 |
·pH 值 | 第17页 |
·试剂 | 第17页 |
·仪器 | 第17页 |
·测定步骤 | 第17页 |
·结果的表示 | 第17页 |
·粒度分布 | 第17-18页 |
·原理 | 第17页 |
·仪器 | 第17-18页 |
·实验程序 | 第18页 |
·测定步骤 | 第18页 |
·结果表示 | 第18页 |
·比表面积 | 第18-19页 |
·范围 | 第19页 |
·原理 | 第19页 |
·仪器和辅助设备 | 第19页 |
·测定 | 第19页 |
·结果计算 | 第19页 |
·振实密度 | 第19-20页 |
·范围 | 第19页 |
·原理 | 第19页 |
·装置 | 第19页 |
·测定步骤 | 第19-20页 |
·结果计算 | 第20页 |
·晶体结构 | 第20-21页 |
·水含量 | 第21-23页 |
·范围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页 |
·仪器、设备 | 第21页 |
·分析步骤 | 第21-22页 |
·结果计算 | 第22-23页 |
第三章 LIMN_2O_4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研究 | 第23-42页 |
·LIMN_2O_4 中MN 含量的测定 | 第23-25页 |
·实验原理 | 第23页 |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实验步骤 | 第23-24页 |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的配置 | 第23页 |
·Mn 含量测定的滴定方法 | 第23-24页 |
·结果计算 | 第24-25页 |
·EDTA 标准溶液浓度计算 | 第24页 |
·LiMn_2O_4 样品中Mn 的含量 | 第24-25页 |
·LIMN_2O_4 中FE 含量的测定 | 第25-28页 |
·实验仪器与主要试剂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25页 |
·工作曲线 | 第25-26页 |
·样品待测液的制备 | 第26页 |
·上机测试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28页 |
·盐酸浓度的影响 | 第26页 |
·基体的影响 | 第26-27页 |
·样品回收率实验 | 第27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27-28页 |
·结论 | 第28页 |
·LIMN_2O_4 中NA 含量的测定 | 第28-31页 |
·实验仪器与主要试剂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28-29页 |
·工作曲线 | 第29页 |
·样品待测液的制备 | 第29页 |
·上机测试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1页 |
·消电离剂CsCl 的影响 | 第29-30页 |
·盐酸浓度的影响 | 第30页 |
·基体的影响 | 第30页 |
·检出限 | 第30页 |
·样品回收率实验 | 第30-31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31页 |
·结论 | 第31页 |
·LIMN_2O_4 中CA、MG 含量的测定 | 第31-36页 |
·实验仪器与主要试剂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31-32页 |
·Ca 和Mg 的工作溶液配制 | 第32页 |
·样品待测液的制备 | 第32页 |
·上机测试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盐酸浓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基体的影响 | 第33-34页 |
·释放剂LaCl_3 的用量 | 第34-35页 |
·抗干扰实验 | 第35页 |
·校准曲线及其钙镁检出限 | 第35页 |
·准确度实验 | 第35-36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36页 |
·结论 | 第36页 |
·LIMN_2O_4 中CD、PB 含量的测定 | 第36-42页 |
·实验仪器与主要试剂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测试Pb、Cd 元素仪器的工作条件 | 第36-37页 |
·石墨炉升温程序 | 第37页 |
·样品待测液的制备 | 第37页 |
·上机测试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石墨管类型的选择 | 第37页 |
·硝酸浓度的影响与选择 | 第37-38页 |
·基体改进剂的选择 | 第38页 |
·Pb 和Cd 的灰化温度选择 | 第38-39页 |
·Pb 和Cd 的原子化温度选择 | 第39页 |
·线性回归方程及Pb、Cd 检出限 | 第39-40页 |
·准确度实验 | 第40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