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唐代科举概况 | 第14-56页 |
第一节 吾唐取士最堪夸,仙榜标名书曙霞——开科取士 | 第14-22页 |
第二节 鸿鹄振羽翮,翻飞入帝乡——赴举 | 第22-34页 |
第三节 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及第 | 第34-50页 |
第四节 哪堪又是伤春日,把得长安落第书——落第 | 第50-56页 |
第二章 落第原因 | 第56-96页 |
第一节 士人热衷进士科 | 第57-62页 |
第二节 极权干预 | 第62-66页 |
第三节 考官取人的主观随意性 | 第66-71页 |
第四节 请托原因 | 第71-80页 |
第五节 考题与答案原因 | 第80-86页 |
第六节 考生个性原因 | 第86-90页 |
第七节 作弊原因 | 第90-96页 |
第三章 落第者的心态 | 第96-138页 |
第一节 马上览春色,丈夫惭泪垂——羞惭 | 第96-102页 |
第二节 银河水到人间浊,丹桂枝垂月里馨——怨恨 | 第102-110页 |
第三节 杏花开与槐花落 愁去愁来过几年——槐花、杏花敏感 | 第110-115页 |
第四节 有情天地内,多感是诗人——节日敏感 | 第115-122页 |
第五节 后时若有青云望,何事偏教羽翼摧——怀疑与反思 | 第122-132页 |
第六节 决心住城中,百败望一成——决定再考 | 第132-138页 |
第四章 落第后的活动 | 第138-166页 |
第一节 仆之枉落,岂肯缄口——闹事 | 第138-143页 |
第二节 承家望一名,几欲问君平——迷信活动 | 第143-150页 |
第三节 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居京苦读 | 第150-156页 |
第四节 蟾宫攀桂空手下,家乡万里又空归——还家 | 第156-161页 |
第五节 自欲归飞鷁,当为不系舟——漫游 | 第161-166页 |
第五章 落第后的归宿 | 第166-196页 |
第一节 屡败屡试,终至及第 | 第166-172页 |
第二节 献书得官 | 第172-176页 |
第三节 弃考入幕 | 第176-181页 |
第四节 归隐及访道入佛 | 第181-188页 |
第五节 对抗社会 | 第188-191页 |
第六节 不第而卒 | 第191-196页 |
余论 朝廷对落第者的人文关怀 | 第196-20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02-209页 |
后记 | 第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