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写 | 第7-8页 |
目次 | 第8-11页 |
第一部分:论文综述部分 细胞凋亡研究展 | 第11-28页 |
1.凋亡概述 | 第12-17页 |
·细胞凋亡的一般概念 | 第12页 |
·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 第12页 |
·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 第12-13页 |
·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征 | 第13-14页 |
·形态学变化 | 第13页 |
·生物化学变化 | 第13-14页 |
·凋亡通路 | 第14-17页 |
·线粒体凋亡通路概述 | 第14-15页 |
·死亡受体凋亡通路概述 | 第15-17页 |
2.ROS,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 第17-23页 |
·ROS的产生 | 第17页 |
·ROS在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中的调节作用 | 第17-23页 |
·MPTP的开放与ROS | 第18-19页 |
·ROS与Bcl-2 | 第19页 |
·细胞色素c、AIF的释放与ROS | 第19-20页 |
·ROS和Caspase | 第20-22页 |
·ROS与Ca~(2+) | 第22-23页 |
3.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与凋亡的关系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第二部分:实验部分菝葜皂苷元致肝癌HepG2细胞凋亡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28-57页 |
前言 | 第29-30页 |
1.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0-3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0-32页 |
·肿瘤细胞株 | 第30页 |
·细胞培养用试剂及器材 | 第30-32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2页 |
2.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32-40页 |
·细胞培养 | 第32-33页 |
·细胞的复苏 | 第32-33页 |
·HepG2细胞的培养 | 第33页 |
·细胞凋亡的检测 | 第33-35页 |
·菝葜皂苷元对HepG2细胞系的作用 | 第33页 |
·菝葜皂苷元对正常肝细胞的作用 | 第33页 |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 | 第33-34页 |
·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测定 | 第34-35页 |
·线粒体分析 | 第35-36页 |
·MTT法测定细胞线粒体活力 | 第35页 |
·流式细胞术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分析 | 第35-36页 |
·细胞内氧化还原压力分析 | 第36-37页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ROS的瞬时爆发 | 第36-37页 |
·流式细胞术对细胞ROS水平的分析 | 第37页 |
·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分析 | 第37页 |
·ROS的亚细胞定位 | 第37页 |
·细胞内钙信号分析 | 第37-38页 |
·流式细胞术对Ca~(2+)浓度变化的分析 | 第37-38页 |
·ROS爆发对Ca~(2+)的依赖性分析 | 第38页 |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信号蛋白 | 第38-40页 |
·细胞内Akt总蛋白及磷酸化Akt(Ser473/Thr308)含量的检测 | 第38-39页 |
·细胞色素c的释放及其表达量变化分析 | 第39-40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40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40-54页 |
·菝葜皂苷元诱导细胞凋亡 | 第40-45页 |
·葜皂苷元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 | 第40-41页 |
·葜皂苷元对正常肝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 | 第41-42页 |
·FACS检测到菝葜皂苷元诱导的细胞凋亡 | 第42-44页 |
·菝葜皂苷元的处理使胞外LDH活力显著增加 | 第44-45页 |
·菝葜皂苷元诱导线粒体活力降低并且使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 | 第45-47页 |
·药物作用2小时后线粒体活力显著降低 | 第45-46页 |
·菝葜皂苷元诱导线粒体膜电位(MMP)去极化 | 第46-47页 |
·ROS的瞬时爆发 | 第47-49页 |
·菝葜皂苷元诱导细胞内氧化压力的升高 | 第49-50页 |
·ROS产生在细胞线粒体内 | 第50-51页 |
·ROS的爆发与细胞质Ca~(2+)的关系 | 第51-52页 |
·菝葜皂苷元诱导细胞内Ca~(2+)水平升高 | 第51页 |
·Ca~(2+)螯合剂的使用抑制ROS的产生 | 第51-52页 |
·细胞内磷酸化Akt(Ser473/Thr308)水平降低 | 第52-53页 |
·细胞色素c水平上调,同时从线粒中体释放 | 第53-54页 |
4.讨论 | 第54-56页 |
5.结论 | 第56-57页 |
创新点 | 第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