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劳动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11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0页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第10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0-11页
第2章 劳动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界定第11-20页
   ·就业公平、就业歧视与就业性别歧视的内涵第11-15页
     ·法律公平价值的分析第13-14页
     ·人力权的保护分析第14-15页
   ·就业性别歧视行为的法律界定第15-20页
     ·直接歧视的法律界定第16页
     ·间接歧视的法律界定第16-17页
     ·就业性别歧视的特点第17-20页
第3章 我国反劳动就业性别歧视法律保障的缺失第20-25页
   ·《宪法》的男女平等原则规定不够科学第20-21页
   ·《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关于就业性别歧视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第21-23页
     ·缺乏对就业性别歧视的界定第21页
     ·未对保障妇女公平就业规定具体的保护措施第21-22页
     ·未对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进行适度的限制第22页
     ·缺乏必要的救济制度第22页
     ·缺乏就业性别歧视法律责任的规定第22-23页
     ·缺乏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第23页
   ·《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的积极性保障措施存在不足第23-24页
   ·其他相关规定存在大量就业性别歧视条款第24-25页
第4章 有关国际公约与境外反劳动就业性别歧视法律保障的参照与借鉴第25-33页
   ·联合国和国际劳工组织的相关公约第25-27页
   ·英国和日本的反劳动就业性别歧视法律保障第27-31页
   ·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反劳动就业性别歧视法律规定及其特点第31页
   ·反劳动就业性别歧视国际公约和境外立法参照与借鉴的具体措施第31-33页
第5章 完善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保障的具体构想第33-38页
   ·修改《宪法》,实行国家保障公平就业原则第33-34页
   ·修改完善《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规制就业性别歧视行为第34页
   ·修改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建立生育社会保障制度第34-35页
   ·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第35-36页
   ·建立违宪审查制度,为受害者提供宪法救济第36-37页
   ·加强劳动监察制度建设,为受害者提供行政救济第37页
   ·建立相应的诉讼制度,为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第37-38页
第6章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43页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劳动合同法》的若干不足及其完善研究
下一篇:氮沉降与降雨量变化对羊草地下部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