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前轴转向汽车轮间与轴间侧滑检测系统的研究
| 提要 | 第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 ·国内外关于车轮侧滑研究的历史 | 第7-8页 |
| ·汽车车轮侧滑检测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8-11页 |
| ·本论文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1-12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双前轴转向汽车轮间与轴间侧滑的机理分析 | 第15-29页 |
| ·轮间侧滑 | 第15-20页 |
| ·车轮定位参数及作用 | 第15-18页 |
| ·轮间侧滑机理 | 第18-20页 |
| ·轴间侧滑 | 第20-24页 |
| ·前后转向轴偏斜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 | 第20-22页 |
| ·双前轴转向汽车轴间侧滑产生机理 | 第22-24页 |
| ·双前轴转向汽车轮胎异常磨损规律 | 第24-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双前轴转向汽车轴间侧滑的检测原理与方法 | 第29-43页 |
| ·双前轴转向汽车轴间侧滑检测原理 | 第29-37页 |
| ·双前轴转向汽车轴偏角的测量方法 | 第37-39页 |
| ·轴间侧滑检测方法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检测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43-57页 |
| ·侧滑试验台的机械结构 | 第43-55页 |
| ·框架装置 | 第46页 |
| ·滑板装置 | 第46-47页 |
| ·等摇臂杠杆机构 | 第47-48页 |
| ·等摇臂轴平移机构 | 第48-50页 |
| ·回位机构 | 第50-51页 |
| ·导向装置 | 第51-52页 |
| ·锁定装置 | 第52-54页 |
| ·滚轮机构 | 第54-55页 |
| ·侧滑量测量装置 | 第55-56页 |
| ·侧滑量显示装置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 | 第57-71页 |
| ·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57-64页 |
| ·编码器的选型 | 第58-61页 |
| ·光电开关的选型 | 第61页 |
| ·信号采集电路 | 第61-64页 |
| ·检测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64-68页 |
| ·检测系统软件实现的模块 | 第64-68页 |
| ·检测系统检测流程图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 第六章 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71-93页 |
| ·侧滑试验台的标定 | 第71-76页 |
| ·零值误差的标定 | 第71-73页 |
| ·示值误差及示值重复性误差的标定 | 第73-75页 |
| ·滑板位移同步性的标定 | 第75-76页 |
| ·不确定度的评定 | 第76-81页 |
| ·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81-92页 |
| ·CA1309 型冷藏车的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83-86页 |
| ·CA1313 型载货汽车的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86-89页 |
| ·CA1310 型油罐车的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89-92页 |
| ·试验总结 | 第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7页 |
| ·全文总结 | 第93-95页 |
| ·论文展望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 附录 | 第101-107页 |
| 摘要 | 第107-110页 |
| ABSTRACT | 第110-114页 |
| 致谢 | 第114-115页 |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