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基于KMV模型的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评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4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21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9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9-21页
        1.2.3 文献述评第21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1-23页
        1.3.1 研究思路第21-22页
        1.3.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第23-24页
        1.4.1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第23页
        1.4.2 论文研究的不足第23-24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机理分析第24-32页
    2.1 地方政府债务的内涵第24-26页
        2.1.1 地方政府债务涵义第24页
        2.1.2 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第24-25页
        2.1.3 地方隐性债务的涵义第25-26页
    2.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成机理第26-29页
        2.2.1 公共池和预算软约束推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累第26-27页
        2.2.2 晋升激励和期限错配诱使地方官员举债“晋升”第27页
        2.2.3 信息不对称助长地方官员举借隐性债务的冲动第27-28页
        2.2.4 银行绩效要求加深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第28页
        2.2.5 政府“越位”导致地方政府举债筹资第28页
        2.2.6 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增加地方政府举债意愿第28-29页
    2.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及预警第29-32页
        2.3.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含义第29-30页
        2.3.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第30页
        2.3.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第30-32页
3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现状第32-41页
    3.1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第32-36页
        3.1.1 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现状第32-34页
        3.1.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现状第34-36页
    3.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发展历程第36-38页
        3.2.1 1992-2008:初起第36-37页
        3.2.2 2009-2016:规范第37-38页
        3.2.3 2017-至今:趋严第38页
    3.3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第38-41页
        3.3.1 缓解财政支出资金压力第39页
        3.3.2 强化地方财政预算责任第39页
        3.3.3 扭曲财政经济正常运行第39-40页
        3.3.4 引发金融机构风险第40页
        3.3.5 诱发社会危机第40-41页
4 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规模估算第41-59页
    4.1 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规模估算方法第41-43页
        4.1.1 从资金运用的角度测算第41页
        4.1.2 从举债主体的角度测算第41页
        4.1.3 从资金来源的角度测算第41-42页
        4.1.4 三种测算方法的对比第42-43页
    4.2 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规模估算第43-50页
        4.2.1 银行贷款类第43-44页
        4.2.2 城投债类第44页
        4.2.3 非标融资类第44-47页
        4.2.4 融资租赁类第47-49页
        4.2.5 存量隐性债务规模合计第49-50页
    4.3 地方政府隐性到期量债务规模估算和各资金来源利率分析第50-59页
        4.3.1 地方政府隐性到期量债务规模估算第51-56页
        4.3.2 各资金来源利率分析第56-57页
        4.3.3 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总支出第57-59页
5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评估第59-73页
    5.1 KMV模型简介第59页
    5.2 KMV模型构建第59-61页
    5.3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测算第61-69页
        5.3.1 财政可担保收入第62-63页
        5.3.2 可偿债政府性基金收入第63-64页
        5.3.3 可流动性国有资产变现收入第64-65页
        5.3.4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合计第65-67页
        5.3.5 2012-2018年度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估算第67-69页
    5.4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违约概率的量化分析第69-73页
6 结论与建议第73-76页
    6.1 主要结论第73-74页
        6.1.1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总量较大第73页
        6.1.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违约概率普遍较小第73-74页
        6.1.3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仍需重视第74页
    6.2 政策建议第74-76页
        6.2.1 理清各类投融资方式第74页
        6.2.2 健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第74-75页
        6.2.3 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第75页
        6.2.4 提升地方政府所属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致谢第79-8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师课堂反馈话语对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影响的行动研究
下一篇:文化语境下的文字与光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文学改编电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