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改善对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9页
     ·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第11-12页
     ·事故预测模型第12-14页
     ·交通安全与道路条件关系第14-15页
     ·安全评价方法(设计连续性评价)第15-18页
     ·安全设施设置方法第18-19页
   ·研究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第21-30页
   ·道路项目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第21-24页
     ·道路部分第21-22页
     ·公路出入口部分第22页
     ·交叉口部分第22-23页
     ·桥梁部分第23页
     ·隧道部分第23页
     ·立交桥部分第23-24页
     ·公路系统在城镇区域街道化的问题第24页
   ·车辆因素第24页
   ·人的因素第24-25页
     ·驾驶员因素第24页
     ·行人自行车因素第24页
     ·其它第24-25页
   ·组织机构与管理因素第25页
     ·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第25页
     ·公安部门和交通厅局之间的协调问题第25页
   ·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中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国标的结构存在问题第25-26页
     ·交通标志部分第26页
     ·交通标线部分第26-27页
   ·改进建议第27-30页
第三章 双车道公路安全设计和评价方法第30-51页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第30-37页
     ·位置选择第30-31页
     ·道路数据的采集第31页
     ·观测设备(试验仪器)第31-32页
     ·速度观测第32-37页
     ·数据分析与校正第37页
   ·公路线形与安全关系第37-40页
     ·平曲线安全研究的理论方法第37-38页
     ·公路纵断面线形与安全的关系第38-39页
     ·视距与安全的关系第39-40页
     ·平纵线形组合与安全分析第40页
   ·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第40-43页
     ·平曲线段速度预测模型第41页
     ·直坡段速度预测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模型验证第42-43页
   ·线形安全评价方法第43-47页
     ·平曲线安全评价第43-44页
     ·直线安全评价第44-46页
     ·平面要素安全评价第46-47页
     ·纵断面要素安全评价第47页
   ·安全设计内容第47-48页
   ·安全改善设计方法第48-49页
   ·安全设计步骤与程序第49-51页
第四章 双车道公路安全改善对策第51-65页
   ·合理限速第51-53页
     ·合理限速标准第51页
     ·限速方法第51-53页
   ·路侧安全保障第53-55页
   ·振动警示带第55-58页
     ·路肩振动警示带的类型第56-57页
     ·路肩振动警示带的设置位置第57页
     ·路肩振动警示带的设计标准第57-58页
     ·振动警示带的缺点及对策第58页
   ·指路标志设置第58-60页
     ·标志位置设置原理第58-59页
     ·标志设置方法第59-60页
   ·安全改善工程实施路段第60-61页
   ·安全改善工程实施措施第61-65页
结论第65-67页
 主要结论及研究成果第65页
 建议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国际大通道公路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高速公路路线方案安全评价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