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9页 |
第一节 F-T合成技术生产替代燃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3-17页 |
1.F-T合成柴油的特性 | 第14-15页 |
2.煤、生物质及天然气在F-T合成中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情况 | 第15-17页 |
第二节 F-T合成技术简介 | 第17-23页 |
1.钴前驱体的影响 | 第18-19页 |
2.溶剂效应 | 第19-20页 |
3.载体效应 | 第20页 |
4.助剂效应 | 第20-23页 |
第三节 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组装 | 第23-29页 |
1.配位化学的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配位聚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24-27页 |
3.吡啶羧酸类配体与过渡金属及稀土金属形成的配位聚合物 | 第27-29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29-31页 |
1.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2.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9页 |
第二章 吡啶二羧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 | 第39-76页 |
第一节 吡啶-2,3-二羧酸钴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 | 第41-56页 |
1.配合物[Co_2(2,3-Hpydc)_6](3-carboxypyridine)_2·6H_2O的合成及晶体结构描述 | 第41-46页 |
2.[Co(H_2O)_6][Co(2,3-Hpydc)_3]_2的合成及晶体结构描述 | 第46-50页 |
3.[Co(2,3-Hpydc)_3]·3H_2O的合成及晶体结构描述 | 第50-54页 |
4.配合物[Co_2(2,3-Hpydc)_6](3-carboxypyridine)_2·6H_2O、[Co(H_2O)_6][Co(2,3-Hpydc)_3]_2和[Co(2,3-Hpydc)_3]·3H_2O的性质研究 | 第54-56页 |
第二节 吡啶-2,6-二羧酸钴-铈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 | 第56-68页 |
1.Ce(acac)_3(acacH)_2的合成及晶体结构描述 | 第57-61页 |
2.{[Ce_2Co(2,6-pydc)_4(H_2O)_8](H_2O)_7}n的合成及晶体结构描述 | 第61-66页 |
3.{[Ce_2Co(2,6-pydc)_4(H_2O)_8](H_2O)_7}n的性质研究 | 第66-68页 |
第三节 吡啶-3,4-二羧酸铈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 | 第68-73页 |
1.[Ce(3,4-pydc)_2]·H_2O的合成及单晶的培养 | 第69页 |
2.[Ce(3,4-pydc)_2]·H_2O的结构描述 | 第69-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第三章 不同类型钴前驱体的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 第76-97页 |
第一节 F-T合成反应催化剂的制备 | 第76-82页 |
1.主要原料及试剂 | 第76-77页 |
2.仪器及测试条件 | 第77-78页 |
3.不同钴前驱体催化剂的制备 | 第78-79页 |
4.{[Ce_2Co(2,6-pydc)_4(H_2O)_8]·(H_2O)_7)n和[Co_2(2,3-Hpydc)_6](3-carboxypyridine)_2·6H_2O为前驱体负载于γ-Al_2O_3载体上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79-82页 |
第二节 F-T合成反应催化剂的表征 | 第82-89页 |
1.催化剂的XRD分析 | 第82-84页 |
2.催化剂的TPR分析 | 第84-86页 |
3.γ-Al_2O_3及γ-Al_2O_3负载的催化剂比表面(BET)结果 | 第86-89页 |
第三节 F-T合成反应性能评价 | 第89-94页 |
1.F-T合成反应条件 | 第92页 |
2.不同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性能分析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第四章 F-T合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97-104页 |
第一节 F-T合成中不同类型催化剂对液态烃产率及CH_4和CO_2排放的影响 | 第98-99页 |
第二节 二氧化碳甲烷催化重整制合成气实验 | 第99-103页 |
1.实验装置流程图 | 第100页 |
2.仪器及条件 | 第100-101页 |
3.Co(N)/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二氧化碳甲烷重整反应的研究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04-106页 |
附图 | 第106-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