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B. subtilis rib 操纵子与核黄素合成途径 | 第8-11页 |
·rib 操纵子的结构 | 第8-9页 |
·rib 操纵子的功能 | 第9页 |
·核黄素生物合成途径 | 第9-11页 |
·rib 操纵子的表达调控机制 | 第11-15页 |
·riboswitch 调控机制 | 第11-12页 |
·FMN 与rib 操纵子的转录终止调控 | 第12-14页 |
·ribC 和ribR 基因 | 第14-15页 |
·B. subtilis 的基因表达元件 | 第15-19页 |
·启动子 | 第15-16页 |
·SD 序列 | 第16-17页 |
·起始密码子 | 第17页 |
·终止子 | 第17-18页 |
·mRNA 的稳定性 | 第18-19页 |
·产核黄素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的构建 | 第19-21页 |
·rib 操纵子的过量表达的技术手段 | 第21-2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7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3页 |
·主要药品 | 第23-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培养基 | 第25-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3页 |
·B. subtilis 出发菌株的筛选 | 第27-28页 |
·B. subtilis 染色体DNA 提取 | 第28页 |
·质粒的小规模提取 | 第28页 |
·PCR 扩增 | 第28-29页 |
·重叠PCR | 第29-30页 |
·酚抽提和乙醇沉淀 | 第30-31页 |
·DNA 片段的回收纯化 | 第31页 |
·DNA 的酶切 | 第31-32页 |
·DNA 连接反应 | 第32页 |
·B.subtilis 24 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转化 | 第32-33页 |
·菌种的保藏 | 第33页 |
·PCR 和重叠PCR 扩增的引物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4-57页 |
·rib 操纵子表达元件的分析和修饰方案的确定 | 第34-46页 |
·ribP1 启动子分析 | 第34-36页 |
·ribP1 区域的mRNA 前导序列的特征分析 | 第36-37页 |
·ribP1 区域转录的mRNA 的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ribP2 启动子分析 | 第38-39页 |
·ribP2 的mRNA 前导序列的特征分析 | 第39-40页 |
·ribP1 区域转录的mRNA 的特征分析 | 第40页 |
·rib 操纵子的终止子 | 第40-43页 |
·修饰方案确定 | 第43-46页 |
·构建含氯霉素抗性基因的同源重组片段A-cat-R | 第46-52页 |
·氯霉素抗性基因cat 片段的定位 | 第46-49页 |
·A 片段的扩增 | 第49-50页 |
·cat 片段的扩增 | 第50页 |
·R 片段的扩增 | 第50页 |
·r 片段的扩增 | 第50-51页 |
·A-cat-R 的PCR 扩增 | 第51-52页 |
·A-cat-R 与r 的连接 | 第52页 |
·核黄素缺陷菌B. subtilis 24 C51 的筛选 | 第52-54页 |
·同源重组片段A-cat-R-r 转化 | 第53页 |
·转化子的验证 | 第53-54页 |
·同源重组片段A’-prm-R’的构建 | 第54-56页 |
·rib 操纵子启动区上下游片段A’,R’的扩增 | 第54-55页 |
·gInR 表达元件prm 片段的扩增 | 第55页 |
·A’-prm-R’的PCR 扩增 | 第55-56页 |
·核黄素操纵子表达元件的修饰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