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IPO定价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本文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IPO 定价基础――公司估值 | 第17-28页 |
·基于资产的估值方法 | 第17-19页 |
·现值估值方法 | 第19-22页 |
·股利折现模型 | 第19-20页 |
·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 | 第20-22页 |
·可比公司法 | 第22-24页 |
·市盈率倍数法 | 第23页 |
·市净率倍数法 | 第23页 |
·销售收入倍数法 | 第23-24页 |
·实物期权估价法 | 第24-25页 |
·经济附加值模型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8页 |
第3章 IPO 定价方式及其在我国的演变 | 第28-40页 |
·主要定价方式概述 | 第28-33页 |
·固定价格定价方式 | 第28-30页 |
·累计投标询价制 | 第30-31页 |
·拍卖机制 | 第31-32页 |
·混合机制 | 第32-33页 |
·我国IPO 定价方式的演变 | 第33-36页 |
·固定价格阶段 | 第33页 |
·短暂网上竞价阶段 | 第33-34页 |
·相对固定市盈率阶段 | 第34页 |
·累计投标询价制 | 第34-35页 |
·控制市盈率定价阶段 | 第35页 |
·询价制 | 第35-36页 |
·对我国IPO 定价方式实践的思考 | 第36-40页 |
第4章 IPO 定价效率的界定 | 第40-44页 |
·IPO 定价效率的定性界定 | 第40-41页 |
·IPO 定价效率的定量界定 | 第41-44页 |
第5章 我国 IPO 定价效率的实证研究 | 第44-55页 |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 第44-45页 |
·数据来源 | 第44页 |
·样本选择及阶段划分 | 第44-45页 |
·提出假设 | 第45页 |
·变量及模型回归结果 | 第45-55页 |
·样本基本特征统计描述 | 第45-47页 |
·提出多元回归模型及自变量统计描述 | 第47-50页 |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 第50-55页 |
第6章 政策建议 | 第55-57页 |
·树立对资本市场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 | 第55-56页 |
·树立正确的资本市场理念 | 第55页 |
·进一步明确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定位 | 第55-56页 |
·培养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并加强对其监管 | 第56页 |
·坚定推进询价制完全市场化进程 | 第56页 |
·强化资本市场的法律约束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