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全后魏文》编年补正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引言第9-15页
正文第15-209页
 卷一第15-20页
  道武帝第15-16页
  明元帝第16-17页
  太武帝第17-20页
 卷二第20-25页
  文成帝第20-21页
  献文帝第21-25页
 卷三至卷七第25-45页
  孝文帝第25-45页
 卷八至卷十第45-55页
  宣武帝第45-55页
 卷十一第55-57页
  孝明帝第55-57页
 卷十二第57-58页
  孝庄帝第57页
  诏答元子思(前废帝)第57-58页
  喻旨尔朱荣(后废帝)第58页
 卷十三第58-61页
  孝武帝第58-59页
  文帝第59-60页
  恭帝第60页
  孝静帝(诏答杜弼)第60-61页
 卷十四第61-67页
  文成文明冯后第61-62页
  宣武灵胡后第62-67页
 卷十五第67-71页
  元苌第67-68页
  元子思第68页
  元丕第68-69页
  卫王仪第69页
  拓拔素第69-70页
  元景第70页
  元晖第70-71页
  元洪超第71页
  元鉴第71页
 卷十六第71-74页
  江阳王继第71-72页
  乐平王丕第72页
  景穆太子晃第72页
  安定王燮第72-73页
  元匡第73页
  元遥第73-74页
 卷十七第74-78页
  任城王澄第74-78页
 卷十八第78-83页
  元顺第78-79页
  元嵩第79页
  元世俊第79-80页
  中山王英第80-81页
  中山王熙第81页
  城阳王徽第81页
  东平王翰第81-82页
  临淮王彧第82-83页
 卷十九第83-85页
  元孚第83页
  咸阳王禧第83-84页
  高阳王雍第84-85页
 卷二十第85-90页
  元端第85-86页
  广陵王羽第86页
  彭城王勰第86-87页
  彭城王劭第87页
  北海王详第87-88页
  北海王颢第88页
  清河王怿第88-90页
 卷二十一第90-92页
  许谦第90页
  张白泽第90-91页
  张伦第91页
  长孙嵩第91页
  长孙稚第91-92页
 卷二十二第92-96页
  张渊第92页
  崔宏第92-93页
  崔浩第93-96页
 卷二十三第96-98页
  崔道固第96页
  崔僧渊第96页
  崔亮第96-97页
  崔光韶第97页
  诫子孙第97页
  崔休第97-98页
 卷二十四第98-101页
  崔光(二)第98-101页
 卷二十五第101-104页
  崔鸿第101页
  奚斤第101-102页
  叔孙建第102页
  安同第102页
  安原第102页
  刘洁第102-103页
  古弼第103页
  司马楚之第103-104页
  步还第104页
  许钟第104页
 卷二十六第104-106页
  刁雍第104页
  皮豹子第104-105页
  宜勒库莫提第105页
  封敕文第105页
  陈建第105-106页
  陆丽第106页
 卷二十七第106-110页
  尉元第106-107页
  源贺第107-108页
  源怀第108-109页
  源子雍第109页
  源子恭第109-110页
 卷二十八第110-113页
  高允第110-113页
 卷二十九第113-117页
  高祐第113-114页
  高乾第114页
  高昂第114-115页
  李颙第115页
  闵湛 郄檦第115页
  宗钦第115-116页
  游雅第116页
  游肇第116-117页
  李訢第117页
  慕容白曜第117页
 卷三十第117-121页
  高闾第118-121页
 卷三十一第121-122页
  韩麒麟第121页
  韩显宗第121-122页
  韩子熙第122页
 卷三十二第122-126页
  程骏第122-123页
  常爽第123-124页
  常景第124-125页
  李敞第125-126页
  李安世第126页
 卷三十三第126-128页
  李玚第126-127页
  李谧第127-128页
  李骞第128页
 卷三十四第128-132页
  刘昶第128-129页
  王睿第129页
  王椿第129-130页
  薛虎子第130页
  孔伯恭第130页
  穆亮第130-131页
  公孙睿第131页
  韦珍第131页
  成淹第131-132页
 卷三十五第132-134页
  李崇第132-133页
  李平第133-134页
  李谐第134页
 卷三十六第134-138页
  李冲第134-136页
  李韶第136页
  李琰之第136页
  于烈第136-137页
  于忠第137页
  裴宣第137-138页
  薛真度第138页
  薛孝通第138页
 卷三十七第138-144页
  张彝第138-139页
  郭祚第139-141页
  卢渊第141页
  卢昶第141-142页
  卢同第142-143页
  卢元明第143页
  卢观第143-144页
 卷三十八第144-145页
  刘芳第144-145页
 卷三十九第145-149页
  贾思伯第145-146页
  贾思勰第146页
  甄琛第146-147页
  裴延俊第147页
  裴伯茂第147-148页
  郑道昭第148-149页
 卷四十第149-152页
  孙惠蔚第149-150页
  楼毅第150页
  崔挺第150页
  崔孝直第150-151页
  崔楷第151-152页
  崔纂第152页
  后主第152页
 卷四十一第152-158页
  封轨第152-153页
  封隆之第153-154页
  封祖胄第154页
  杨椿第154页
  杨津第154页
  杨侃第154-155页
  长孙虑第155-156页
  孙道相第156页
  赵嶷第156页
  郭钦第156页
  郦道元第156-157页
  李义徽第157页
  高道悦第157-158页
 卷四十二第158-159页
  李彪第158-159页
 卷四十三第159-161页
  邢虬第159页
  邢臧第159-160页
  邢峦第160-161页
  邢逊第161页
 卷四十四第161-162页
  阳固第161-162页
  房景先第162页
 卷四十五第162-163页
  江式第162-163页
  孙绍第163页
 卷四十六第163-167页
  辛雄第163-165页
  王显第165-166页
  王肃第166-167页
  王诵第167页
  张烈第167页
 卷四十七第167-170页
  张普惠第167-170页
 卷四十八第170-172页
  袁翻第170-171页
  侯刚第171页
  高肇第171-172页
  高显第172页
 卷四十九第172-176页
  萧宝寅第172-173页
  夏侯道迁第173-174页
  裴植第174页
  裴衍第174页
  魏子建第174-175页
  魏兰根第175-176页
  董绍第176页
 卷五十第176-178页
  李苗第176-177页
  蒋雅哲第177页
  韩神固第177页
  王硕第177页
  李业兴第177-178页
  路思令第178页
 卷五十一第178-186页
  温子升第178-185页
  荀济第185-186页
 卷五十二第186-187页
  王延业第186页
  王僧奇第186页
  薛钦第186-187页
  朱元旭第187页
  刘景安第187页
 卷五十三第187-192页
  尔朱荣第187-188页
  尔朱仲远第188-189页
  尔朱世隆第189页
  高谦之第189-190页
  高恭之第190-191页
  元洪业第191页
  贺拔胜第191-192页
  李彦第192页
  柳虬第192页
 卷五十四第192-195页
  慕容绍宗第192-193页
  孙腾第193页
  窦瑗第193-194页
  李和之第194页
  雷绍第194-195页
  刘仁之第195页
  姜质第195页
 卷五十五第195-198页
  苏绰第195-196页
  封君义第196页
  信都芳第196-197页
  郭秀第197页
  刘腾第197页
  高谦之妻张氏第197-198页
 卷五十六第198-200页
  阙名(一)第198-200页
 卷五十七第200-201页
  阙名(二)第201页
 卷五十八第201-203页
  阙名(三)吐谷浑拾寅第201-202页
  波斯国王居和多第202-203页
  于阗国王第203页
 卷五十九第203-205页
  释僧懿第203-205页
 卷六十第205-209页
  惠深第205页
  优波扇多第205页
  菩提达磨第205页
  释昙宁第205-206页
  释僧昉第206页
  昙林第206-207页
  阙名第207-208页
  寇谦之第208-209页
结语第209-21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10-212页
后记第212页

论文共2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元系统理论角度下的“五四”前后中国翻译文学
下一篇:《全唐文》(晚唐诏敕)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