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的规律性研究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临床研究第9-26页
 一、研究对象第9页
 二、病例选择第9-13页
  (一) 诊断标准第9-12页
  (二) 纳入标准第12页
  (三) 排除标准第12-13页
 三、研究方案第13-15页
  (一) 观察项目第13页
  (二) 观察方法第13-15页
  (三) 统计分析第15页
 四、研究结果第15-26页
  (一) 中医证候与基本资料第16-19页
  (二) 中医证候与临床表现第19-21页
  (三) 中医证候与SLE 活动指数第21页
  (四) 中医证候与实验室定量指标第21-26页
讨论第26-43页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第26-27页
 二、中医病因病机探讨第27-29页
  (一) 正气亏虚是发病之本第27-28页
  (二) 阴虚血热是发病之机第28页
  (三) 外邪引触是病变之枢第28页
  (四) 传变第28-29页
  (五) 转化第29页
 三、发病特点第29-32页
  (一) 多见于育龄期女性第29-30页
  (二) 证候相兼第30-32页
 四、中医证候与性别、年龄、病程第32-33页
 五、中医证候与临床表现第33-36页
  (一) 发热第33-34页
  (二) 斑疹第34-35页
  (三) 溃疡第35页
  (四) 关节疼痛第35-36页
  (五) 疲劳程度第36页
 六、SLE 活动指数第36-37页
 七、实验室定量指标第37-39页
  (一) ANA 和DS-DNA第37页
  (二) WBC 和PLT第37页
  (三) ESR、CRP 和补体C3第37-38页
  (四) 24H 尿蛋白定量第38页
  (五) 尿潜血第38-39页
 八、体会第39-42页
  (一) WBC 与气血亏虚第39页
  (二) PLT 减少与肝、脾关系第39-40页
  (三) ESR、CRP、补体C3 与清热解毒第40-41页
  (四) 病情反复第41页
  (五) 雷诺现象第41-42页
 九、问题和展望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综述第45-51页
附录第51-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大鼠模型血清及不同脑区孕酮及氨基酸检测分析
下一篇:胃癌肿瘤标志物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