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牧区水利建设思路及模式 | 第12-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体系 | 第16-17页 |
·水管理阈值的概念和指标体系 | 第17页 |
·荒漠化草地GSPAC 系统水分运动与植被生长关系及生态需水研究 | 第17页 |
·牧区水草资源承载力和水草畜平衡管理阈值研究 | 第17页 |
·西北牧区灌溉人工草地适宜发展规模分析 | 第17页 |
·牧区水利建设目标权重分析 | 第17页 |
·预期成果与创新特色 | 第17-18页 |
·预期成果 | 第17-18页 |
·创新特色 | 第18页 |
·研究基础 | 第18-19页 |
2 草原生态系统中水草畜平衡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48页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和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演变 | 第19-20页 |
·《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环境问题的思索 | 第20-21页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历程 | 第21页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第21-22页 |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22-23页 |
·国内外“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国内外草地畜牧业发展研究概况 | 第24-27页 |
·国外草地畜牧业发展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国内草地畜牧业发展情况与趋势 | 第26-27页 |
·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和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 | 第27-28页 |
·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GSPAC 系统中土壤水分运动研究进展 | 第29-31页 |
·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生态地下水位的概念和研究进展 | 第33-35页 |
·生态地下水位的概念 | 第33-34页 |
·生态地下水位研究进展 | 第34-35页 |
·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的概念和进展 | 第35-36页 |
·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概念和地下水管理阈值指标体系 | 第36-38页 |
·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概念 | 第36页 |
·地下水管理阈值指标体系 | 第36-38页 |
·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 | 第38-48页 |
·土地承载力 | 第38-39页 |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 第39-40页 |
·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 第40-41页 |
·环境承载力 | 第41-42页 |
·生态承载力 | 第42页 |
·资源承载力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42-46页 |
·研究进展述评 | 第46-48页 |
3 荒漠化草地GSPAC 系统水分运动与植被生长关系及生态需水研究 | 第48-80页 |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 第48-51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48-49页 |
·试验设计 | 第49-50页 |
·试验观测项目及方法 | 第50-51页 |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 | 第51-60页 |
·土壤水分扩散率的测定 | 第51-53页 |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田间测定 | 第53-57页 |
·实验室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 第57-60页 |
·植被生物量的测定和分析 | 第60-62页 |
·地上生物量 | 第60-61页 |
·地下生物量 | 第61-62页 |
·地下水位埋深与天然植被生长关系模型研究 | 第62-64页 |
·基于SWAP 模型模拟地下水埋深及天然植被生长状况的研究 | 第64-75页 |
·SWAP 模型简介 | 第64-65页 |
·SWAP 模型中的土壤水运动 | 第65-66页 |
·SWAP 模型的上边界条件 | 第66页 |
·SWAP 模型中的下边界条件 | 第66-67页 |
·SWAP 模型率定的方法 | 第67页 |
·输入资料 | 第67-73页 |
·基于SWAP 模型模拟的不同水文年地下水埋深的预测研究 | 第73-75页 |
·天然植被生态需水的计算 | 第75-78页 |
·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方法 | 第75-76页 |
·试验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的计算 | 第76-7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78-80页 |
·地下水位埋深与天然植被生长关系模型 | 第78-79页 |
·基于SWAP 模型模拟地下位水埋深及天然植被生长状况的研究 | 第79页 |
·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 | 第79-80页 |
4 牧区水草资源承载力和水草畜平衡管理阈值研究 | 第80-122页 |
·牧区水草资源持续利用优化决策模型 | 第80-86页 |
·牧区水草资源持续利用优化决策原则 | 第80页 |
·牧区水草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决策内容 | 第80-82页 |
·牧区水草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决策模型建立和求解 | 第82-86页 |
·节水节能井灌系统可行方案分析和模式研究 | 第86-104页 |
·牧区井灌系统可行方案的分析确定 | 第87-89页 |
·牧区井灌系统节水节能和经济指标分析 | 第89-95页 |
·节水节能井灌系统模式优选 | 第95-104页 |
·应用实例分析 | 第104-120页 |
·鄂托克前旗牧区基本情况 | 第104-105页 |
·鄂托克前旗牧区水草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决策分析 | 第105-117页 |
·鄂托克前旗牧区草地生态系统水草畜平衡管理阈值水平分析 | 第117-119页 |
·家庭畜牧业产业结构及技术经济指标 | 第119-12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20-122页 |
·研究区水草畜平衡管理阈值 | 第120页 |
·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及技术经济指标 | 第120页 |
·水利化家庭畜牧业促进了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改善,提高了牧民收入水平 | 第120-121页 |
·研究区耗水平衡分析 | 第121-122页 |
5 西北牧区灌溉人工草地发展规模和水利建设目标权重分析 | 第122-134页 |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 第122页 |
·西北牧区草地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问题 | 第122-124页 |
·西北牧区草地资源概况 | 第122-123页 |
·西北牧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第123-124页 |
·西北牧区人工草地建设发展情况 | 第124-125页 |
·西北牧区灌溉人工草地适宜发展规模和草畜平衡分析 | 第125-127页 |
·西北牧区水草畜平衡分析 | 第127-128页 |
·西北牧区水利建设目标权重分析 | 第128-133页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28-129页 |
·应用AHP 法确定目标权重的步骤 | 第129-132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32-13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33-134页 |
·西北牧区灌溉人工草地适宜发展规模 | 第133页 |
·牧区水利建设各子目标的权重分析 | 第133页 |
·讨论与建议 | 第133-13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7页 |
·牧区水利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区域性水草畜系统平衡 | 第134页 |
·西北牧区水草畜平衡管理的阈限值 | 第134页 |
·牧区水利建设各子目标的权重分析 | 第134页 |
·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及技术经济指标 | 第134-135页 |
·研究区水草畜平衡管理阈值和耗水平衡分析 | 第135页 |
·地下水位埋深与天然植被生长关系模型 | 第135页 |
·基于SWAP 模型模拟地下位水埋深及天然植被生长状况的研究 | 第135-136页 |
·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 | 第136页 |
·展望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6页 |
作者简介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