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尾水岔洞开挖与衬砌稳定分析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 ·地下洞室开挖围岩稳定分析现状 | 第11-17页 |
| ·隧洞衬砌稳定分析现状 | 第17-21页 |
|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1-22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第2章 分析方法概述 | 第24-31页 |
| ·分析方法流程 | 第24页 |
| ·分析方法原则 | 第24-26页 |
| ·FLAC3D 基本理论与算法 | 第26-31页 |
| ·空间导数的有限差分近似 | 第27-28页 |
| ·运动方程 | 第28-29页 |
| ·应变率与应变增量 | 第29页 |
| ·本构方程 | 第29-30页 |
| ·不平衡力的计算 | 第30页 |
| ·计算过程 | 第30-31页 |
| 第3章 地下尾水岔洞开挖围岩稳定分析方法 | 第31-46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原则 | 第31-32页 |
| ·材料参数和计算工况的选取 | 第32-33页 |
| ·开挖稳定结果分析 | 第33-39页 |
| ·应力分布特点 | 第34页 |
| ·位移分布特点 | 第34页 |
| ·塑性区分布特点 | 第34-39页 |
| ·喷锚支护分析 | 第39-45页 |
| ·锚固效果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 ·锚固效果评价 | 第40-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地下尾水岔洞衬砌稳定分析方法 | 第46-71页 |
| ·衬砌所承受荷载 | 第46-50页 |
| ·衬砌应力解析方法 | 第50-52页 |
| ·基于数值计算的衬砌配筋程序实现 | 第52-65页 |
| ·衬砌截面非线性应力分布 | 第52-56页 |
| ·配筋计算原理 | 第56-57页 |
| ·配筋程序实现及应用 | 第57-65页 |
| ·程序验证 | 第65-70页 |
| ·数值计算模型和参数 | 第65-66页 |
| ·理论解与数值解比较 | 第66-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5章 官地尾水岔洞开挖与衬砌稳定分析 | 第71-128页 |
| ·官地工程简介 | 第71-73页 |
| ·计算模型与工况 | 第73-79页 |
| ·计算模型和参数选取 | 第73-74页 |
| ·计算工况 | 第74-77页 |
| ·计算参数 | 第77-79页 |
| ·地应力场回归 | 第79-81页 |
| ·地应力场测试和使用情况 | 第79页 |
| ·地应力场的计算范围和单元剖分 | 第79-80页 |
| ·初始应力场反演计算结果 | 第80-81页 |
| ·无支护开挖围岩稳定分析 | 第81-89页 |
| ·开挖过程中尾水主洞围岩稳定分析 | 第81-85页 |
| ·开挖后尾水岔洞围岩稳定分析 | 第85-88页 |
| ·开挖影响深度研究 | 第88-89页 |
| ·支护开挖围岩稳定分析 | 第89-101页 |
| ·支护模拟 | 第89-91页 |
| ·开挖过程中尾水主洞围岩稳定分析 | 第91-93页 |
| ·开挖后尾水岔洞围岩稳定分析 | 第93-98页 |
| ·围岩内锚杆轴力分析 | 第98-101页 |
| ·衬砌应力分析 | 第101-120页 |
| ·衬砌布置和参数设置 | 第101页 |
| ·施工期衬砌应力分析 | 第101-104页 |
| ·运行期衬砌应力分析 | 第104-110页 |
| ·检修期衬砌应力分析 | 第110-115页 |
| ·加衬砌后围岩内锚杆轴力分析 | 第115-119页 |
| ·主洞衬砌厚度敏感分析 | 第119-120页 |
| ·衬砌配筋计算 | 第120-125页 |
| ·工程类比分析 | 第125-1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29页 |
| ·结论 | 第128页 |
| ·展望 | 第128-1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9-134页 |
| 致谢 | 第134-135页 |
| 附录A 尾水岔洞开挖与衬砌稳定分析FISH 程序 | 第135-138页 |
| 附录B 尾水岔洞衬砌配筋分析FISH 程序 | 第138-146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