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Instant Messenger软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主流Instant Messenger软件的分析 | 第13-14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5-16页 |
2 NGN_SIP的引入 | 第16-30页 |
·NGN概述 | 第16-17页 |
·NGN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NGN的发展趋势 | 第18-20页 |
·NGN的相关规范、技术及发展现状 | 第20-25页 |
·相关规范和标准 | 第20-21页 |
·相关技术的发展 | 第21-24页 |
·目前电话会议系统的发展 | 第24-25页 |
·SIP基础知识 | 第25-30页 |
·SIP的引入 | 第25-27页 |
·SIP的应用领域 | 第27-28页 |
·SIP的特点 | 第28-30页 |
3 基于SIP的系统模型 | 第30-47页 |
·引言 | 第30页 |
·SIP的模型与体系结构 | 第30-35页 |
·SIP水平结构及SIP实体 | 第30-32页 |
·SIP垂直结构及SIP分层 | 第32-33页 |
·SIP会话操作的基本模式 | 第33-35页 |
·基于SIP的系统混合模型 | 第35-41页 |
·紧耦合类型 | 第35-39页 |
·松耦合类型 | 第39-41页 |
·基于SIP的系统框架模型分析 | 第41-43页 |
·会议术语 | 第41-43页 |
·会议系统基本框架 | 第43页 |
·基于SIP的系统架构 | 第43-47页 |
·系统架构模型 | 第44-45页 |
·即使通讯系统总体架构 | 第45-47页 |
4 即时通讯系统的服务器端的设计与实现 | 第47-57页 |
·登录服务器 | 第47-50页 |
·验证模块 | 第47-49页 |
·派遣模块 | 第49页 |
·通讯模块 | 第49-50页 |
·数据库操作模块 | 第50页 |
·日志模块 | 第50页 |
·连接服务器 | 第50-52页 |
·活动用户同步模块 | 第50-51页 |
·消息管理模块 | 第51-52页 |
·网关服务器 | 第52-57页 |
·协议转换模块 | 第53-55页 |
·短消息模块 | 第55-57页 |
5 即时通讯系统客户端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7-68页 |
·即时通讯办公软件系统客户端的框架设计 | 第57-58页 |
·IM功能模块设计 | 第58-59页 |
·语音功能 | 第59-60页 |
·传真功能 | 第60页 |
·短信功能 | 第60-62页 |
·邮件功能 | 第62页 |
·通讯录功能 | 第62-63页 |
·计费功能 | 第63-68页 |
6 结论 | 第68-71页 |
·总结 | 第68页 |
·尚需完善的问题 | 第68-71页 |
·尚需完善的功能 | 第68-69页 |
·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 第69-70页 |
·即时通讯软件互联互通的必要性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