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摘 | 第1-4页 |
英文文摘 | 第4-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 生物降解木质素的研究 | 第9-11页 |
·木质素在植物中的存在形式 | 第9-10页 |
·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 | 第10-11页 |
·细菌类 | 第10页 |
·真菌类 | 第10-11页 |
·红外吸收光谱法鉴定木质素分子结构 | 第11页 |
2 白腐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白腐真菌的生物学背景 | 第11-12页 |
·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系 | 第12页 |
·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的机理 | 第12-13页 |
·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的应用 | 第13-14页 |
·农作物秸秆的饲料化 | 第13页 |
·造纸工业 | 第13-14页 |
·食品工业 | 第14页 |
·生物堆肥 | 第14页 |
3 离子注入技术在微生物诱变育种方面的应用 | 第14-15页 |
4 漆酶及其应用 | 第15-18页 |
·漆酶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 第15页 |
·影响白腐真菌漆酶活性的因素 | 第15-16页 |
·温度对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15-16页 |
·pH 对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16页 |
·Cu~(2+)对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16页 |
·诱导剂对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16页 |
·漆酶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16-18页 |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漆酶的活力 | 第16-17页 |
·用微量热法测定漆酶酶活 | 第17页 |
·HAA 检测法 | 第17-18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出发菌株 | 第19页 |
·试剂与溶液 | 第19-20页 |
·试验仪器 | 第20页 |
·培养基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4页 |
·菌株的活化及保存 | 第20-21页 |
·单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21页 |
·离子注入 | 第21页 |
·孢子存活率的测定 | 第21页 |
·孢子突变率的测定 | 第21页 |
·木质素酶活性的平板试验 | 第21页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21页 |
·诱变菌株最佳产酶培养基的研究 | 第21-22页 |
·诱变菌株产漆酶条件的优化 | 第22页 |
·漆酶活性的测定 | 第22页 |
·诱变菌株WY-02降解油菜秸秆木质纤维素的研究 | 第22-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6页 |
·N~+注入剂量参数的确定 | 第24-25页 |
·N~+注入剂量对孢子存活率的影响 | 第24页 |
·N~+注入剂量对孢子突变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有益诱变菌株的获得 | 第25-26页 |
·白腐菌诱变菌株WY-02 产酶的稳定性 | 第26-27页 |
·最佳产酶培养基的研究 | 第27-30页 |
·不同碳源对诱变菌株WY-02 产漆酶的影响 | 第27页 |
·不同氮源对诱变菌株WY-02 产漆酶的影响 | 第27-28页 |
·白腐真菌诱变菌株WY-02 产酶培养基的优化 | 第28-30页 |
·发酵条件对诱变菌株WY-02 产酶性能的影响 | 第30-32页 |
·培养温度对诱变菌株WY-02 产漆酶的影响 | 第30页 |
·起始pH 对诱变菌株WY-02 产漆酶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接种量对诱变菌株WY-02 产漆酶的影响 | 第31页 |
·不同诱导剂对诱变菌株WY-02 产漆酶的影响 | 第31-32页 |
·诱变菌株WY-02 降解油菜秸秆木质素机制的研究 | 第32-36页 |
·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规律 | 第32-33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3-36页 |
3 讨论 | 第36-40页 |
·N~+注入剂量对孢子存活率的影响 | 第36页 |
·N~+注入剂量对孢子突变率的影响 | 第36页 |
·固体发酵培养基对诱变菌株WY-02 产酶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发酵条件对诱变菌株WY-02 产酶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诱变菌株WY-02 降解油菜秸秆木质素机制的研究 | 第38-40页 |
·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规律 | 第38-39页 |
·诱变菌株WY-02 对油菜秸秆木质纤维素官能团的降解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