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证明标准的理论概述第9-14页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含义第9-10页
 第二节 证明标准的特点第10-12页
  一、证明标准的无形性和模糊性第10页
  二、证明标准的法律性第10页
  三、证明标准的最低性第10-11页
  四、证明标准的阶段性第11页
  五、证明标准的多元性第11-12页
 第三节 证明标准的功能第12-14页
  一、对证明标准功能“否定说”的驳斥第12页
  二、证明标准的功能第12-14页
第二章 与证明标准相关的制度探讨第14-17页
 第一节 自由心证制度第14-15页
  一、自由心证的概述第14页
  二、自由心证与证明标准的关系第14-15页
 第二节 证明责任制度第15-17页
  一、证明责任的双重含义第15-16页
  二、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关系第16-17页
第三章 两大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比较研究第17-20页
 第一节 英美法系的多元化证明标准体系第17-18页
  一、一般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第17页
  二、特殊民事案件证明标准第17-18页
 第二节 大陆法系的一元证明标准第18-20页
第四章 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现状反思第20-25页
 第一节 理论研究的现状第20-23页
  一、我国证明标准的理念变迁第20-21页
  二、关于具体证明标准设置的争论第21-23页
 第二节 立法规定的现状第23-25页
  一、我国关于证明标准的立法过程第23页
  二、立法现状的反思第23-25页
第五章 我国多元化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的构建第25-34页
 第一节 影响证明标准构建的因素第25-27页
  一、民事诉讼的目的第25页
  二、诉讼体制第25页
  三、诉讼经济第25-26页
  四、证明标准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第26页
  五、待证事实的重要程度第26页
  六、证明的困难程度第26-27页
 第二节 我国多元化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的构建第27-34页
  一、确立以高度盖然性为中心的一般案件证明标准第27-28页
  二、多元化证明标准体系的构建第28-32页
  三、完善证明标准体系的相关措施第32-34页
结论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犯罪被害人的过错
下一篇:论我国律师民事证据取证制度的立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