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2页 |
·大豆异黄酮及其生物学功能 | 第9-10页 |
·大豆异黄酮结构与种类 | 第9页 |
·大豆异黄酮的性质 | 第9页 |
·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学功能 | 第9-10页 |
·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大豆异黄酮在哺乳动物体内的代谢 | 第10页 |
·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 第10-11页 |
·大豆异黄酮代谢产物的生物学功能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大豆异黄酮开环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 第12-19页 |
·材料 | 第12-14页 |
·菌株来源 | 第12页 |
·生理生化鉴定培养基 | 第12-13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13页 |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13-14页 |
·试验方法 | 第14-15页 |
·开环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14页 |
·高效液相检测 | 第14页 |
·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与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 第14页 |
·筛选菌株的DNA 的提取 | 第14-15页 |
·筛选菌株的165 rDNA 的序列分析 | 第1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5-18页 |
·菌株AUH-HM195 的菌落特征 | 第16页 |
·菌株AUH-HM195 菌体形态特征 | 第16-17页 |
·菌株AUH-HM195 生理生化特征 | 第17页 |
·菌株AUH-HM195 的165 rDNA 的序列分析 | 第17-18页 |
·讨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大豆异黄酮黄豆苷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 第19-25页 |
·材料 | 第19-20页 |
·菌株 | 第19页 |
·培养基 | 第19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19-20页 |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20页 |
·代谢产物的鉴定 | 第20页 |
·手性代谢产物的手征性测定 | 第20-21页 |
·转化菌株对黄豆苷原转化动态研究 | 第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21-22页 |
·代谢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 | 第22页 |
·O-Dma 的对映体过量率(e.e.%) | 第22-23页 |
·细菌菌株Enterococcus hirae AUH-HM195 对黄豆苷原的代谢曲线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25页 |
第四章 代谢产物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的活性研究 | 第25-29页 |
·材料 | 第25-26页 |
·供试病原菌 | 第25页 |
·培养基 | 第25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5页 |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抑菌活性的检测 | 第26页 |
·抗氧化活性的检测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代谢产物抑细菌的活性检测 | 第27页 |
·代谢产物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 | 第27页 |
·代谢产物清除超氧阴离子(·02-)能力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29页 |
第五章 未知峰初步结构鉴定与活性测定 | 第29-37页 |
·材料 | 第29-30页 |
·供试病原菌 | 第29页 |
·培养基 | 第29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9页 |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未知峰的分离纯化 | 第30页 |
·未知峰的鉴定 | 第30页 |
·未知峰抑菌活性的检测 | 第30页 |
·未知峰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未知峰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 第31-32页 |
·未知峰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 | 第32-33页 |
·未知峰HSQC 谱和~(135)DEPT 谱分析 | 第33-35页 |
·未知峰抑菌活性检测 | 第35-36页 |
·未知峰抗氧化活性检测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作者简历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