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0-15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我国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确立的基础 | 第15-26页 |
第一节 我国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一、维护市场主体竞争的公平原则 | 第15-16页 |
二、实现破产衡平保护的正义价值 | 第16-17页 |
三、保障市场交易稳定的秩序价值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我国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确立的实践基础 | 第19-26页 |
一、解决个人债务困境的现实需要 | 第19-22页 |
二、化解“执行难”问题的必然选择 | 第22-24页 |
三、全球经济一体化合作共赢的要求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我国个人破产许可免责模式的选定 | 第26-38页 |
第一节 各国(地区)个人破产免责模式的立法实践 | 第26-29页 |
一、个人破产许可免责模式 | 第26-27页 |
二、个人破产当然免责模式 | 第27-28页 |
三、个人破产免责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我国个人破产许可免责模式的选择 | 第29-38页 |
一、我国个人破产许可免责模式选择的原则 | 第30-31页 |
二、我国个人破产许可免责模式选择的依据 | 第31-36页 |
三、小结:我国个人破产许可免责模式的确立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我国个人破产许可免责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38-56页 |
第一节 我国个人破产许可免责之适用主体 | 第38-41页 |
一、消费型自然人的破产能力 | 第38-39页 |
二、经营型自然人的破产能力 | 第39-40页 |
三、制裁型自然人的破产能力 | 第40-41页 |
四、各类型自然人破产能力认定的关系 | 第41页 |
第二节 我国个人破产许可免责之范围厘定 | 第41-46页 |
一、免责标准:免除诚实债务人未予清偿之剩余债务 | 第42-44页 |
二、财产界定:债务人破产财产与豁免范围的认定 | 第44-45页 |
三、小结:严格的免责条件与豁免财产范围相结合的部分免责制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我国个人破产许可免责之相关程序 | 第46-49页 |
一、尊重私权自治之个人债务整理程序中的破产免责 | 第46-47页 |
二、设置公力救济之个人破产清算程序中的许可免责 | 第47-48页 |
三、小结:以债务延期偿还为核心的有限免责程序 | 第48-49页 |
第四节 我国个人破产许可免责之法律效力 | 第49-50页 |
一、个人破产许可免责产生的法律效力 | 第49-50页 |
二、个人破产许可免责撤销的法律效力 | 第50页 |
第五节 我国个人破产许可免责之风险防范 | 第50-56页 |
一、滥用免责之外部防范:加强个人信用体系的引导功能 | 第51页 |
二、滥用免责之内部规制:设置个人恶意破产的惩戒规定 | 第51-53页 |
三、司法裁判之压力减轻:实现程序简化与破产事务专司 | 第53-54页 |
四、大规模免责之应对策略:强化个人负债约束与金融监管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