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 ·抗生素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农用抗生素的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 ·国外农用抗生素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国内农用抗生素的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 ·真菌的分子鉴定 | 第16-24页 |
| ·分子鉴定概述 | 第16-17页 |
| ·RAPD技术及其在真菌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 ·rDNA及其在大型真菌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 第19-24页 |
| ·抗生素分离纯化工艺 | 第24-30页 |
| ·溶媒萃取法 | 第24-25页 |
| ·吸附法 | 第25-26页 |
| ·离子交换法 | 第26-27页 |
| ·色谱分离 | 第27-28页 |
| ·沉淀和结晶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研究路线设计 | 第30-3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0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案 | 第30页 |
| ·拟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活性菌株的筛选 | 第32-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供试土样 | 第32页 |
| ·供试病原菌 | 第32页 |
| ·培养基 | 第32页 |
| ·斜面培养基 | 第32页 |
| ·发酵培养基 | 第32页 |
| ·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 第32-33页 |
| ·发酵液的制备 | 第33页 |
| ·发酵液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 第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 ·活性菌株初筛结果 | 第33-37页 |
| ·讨论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GLP-26菌株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的抑菌谱研究 | 第38-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 ·供试菌株 | 第38页 |
| ·供试病原菌 | 第38页 |
| ·培养基 | 第38页 |
| ·斜面培养基 | 第38页 |
| ·发酵培养基 | 第38页 |
| ·发酵液的制备 | 第38-39页 |
| ·GLP-26菌株菌丝体提取物的制备 | 第39页 |
| ·发酵液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 ·离体试验 | 第39页 |
| ·盆栽试验 | 第39-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 ·GLP-26菌株发酵液抑菌谱测定 | 第40-41页 |
| ·GLP-26菌株菌丝体提取物抑菌谱测定 | 第41-42页 |
| ·GLP-26菌株发酵液盆栽试验 | 第42-43页 |
| ·讨论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GLP-26菌株发酵液稳定性的研究 | 第44-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 ·供试菌株 | 第44页 |
| ·供试病原菌 | 第44页 |
| ·培养基 | 第44页 |
| ·斜面培养基 | 第44页 |
| ·发酵培养基 | 第44页 |
| ·发酵液的制备 | 第44页 |
| ·生物测定 | 第44-45页 |
| ·GLP-26菌株的传代稳定性 | 第45页 |
| ·GLP-26菌株培养特征及抗菌活性的稳定性 | 第45页 |
| ·GLP-26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 | 第45页 |
| ·GLP-26菌株发酵液热稳定性测定 | 第45页 |
| ·GLP-26菌株发酵液酸碱稳定性测定 | 第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 ·传代稳定性 | 第45-46页 |
| ·GLP-26菌株保存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 | 第46页 |
| ·GLP-26菌株发酵液的热稳定性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GLP-26菌株的分类鉴定 | 第49-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3页 |
| ·供试菌株 | 第49页 |
| ·培养基 | 第49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49-50页 |
| ·仪器 | 第49页 |
| ·试剂 | 第49-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 ·GLP-26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 第50页 |
| ·培养性状 | 第50页 |
| ·形态特征 | 第50页 |
| ·GLP-26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50-53页 |
| ·引物设计 | 第51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1页 |
| ·基因组DNA的检测 | 第51页 |
| ·PCR扩增 | 第51-52页 |
|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52-5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 ·GLP-26菌株培养特征 | 第53页 |
| ·GLP-26菌株形态特征 | 第53-54页 |
| ·GLP-26菌株DNA提取结果 | 第54-55页 |
| ·讨论 | 第55-56页 |
| 第七章 GLP-26菌株发酵液及菌丝体提取液中抑菌成分的初步分离 | 第56-6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 ·材料 | 第56页 |
| ·供试菌株 | 第56页 |
| ·试剂 | 第56页 |
| ·仪器 | 第56页 |
| ·方法 | 第56-58页 |
| ·GLP-26菌丝体活性物质的提取 | 第56-57页 |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GLP-26菌株发酵液活性物质 | 第57-5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8-59页 |
| ·GLP-26菌丝体活性物质的提取 | 第58-59页 |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GLP-26菌株发酵液活性物质 | 第59页 |
| ·讨论 | 第59-61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 附录 | 第71-72页 |
| 1 课题来源 | 第71页 |
| 2 硕士学习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1-72页 |
| 图版 | 第72-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