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第一节 研究进展及意义 | 第12-18页 |
1.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及意义 | 第12-14页 |
2.末次冰期间冰段研究进展及意义 | 第14-15页 |
3.中国西部末次冰期间冰段气候环境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5-18页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1.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2.末次冰期间冰段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第三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目标、手段 | 第21-23页 |
1.选题依据 | 第21页 |
2.研究内容、目标 | 第21-22页 |
3.研究手段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概况 | 第23-30页 |
第一节 地质概况和自然地理背景 | 第23-27页 |
第二节 察尔汗盐湖区晚更新世中晚期沉积与环境研究 | 第27-30页 |
第三章 贝壳堤剖面沉积特征与年代学及相关指标 | 第30-44页 |
第一节 贝壳堤剖面岩性描述及沉积特征 | 第30-33页 |
1.贝壳堤剖面地理位置 | 第30-31页 |
2.贝壳堤岩性特征 | 第31-33页 |
第二节 贝壳堤剖面的测年及年代序列的建立 | 第33-39页 |
1.察尔汗盐湖区沉积地层年代学研究 | 第33-35页 |
2.贝壳堤剖面沉积特征及年代序列的建立 | 第35-39页 |
第三节 贝壳堤剖面相关指标分析 | 第39-44页 |
1.贝壳堤剖面粒度沉积特征 | 第39-42页 |
2.贝壳堤剖面的碳酸盐含量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剖面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分异规律 | 第44-72页 |
第一节 元素地球化学基础理论 | 第44-50页 |
1.常量元素的化学特征 | 第44-47页 |
2.微量元素的化学特征 | 第47-48页 |
3.稀土元素(REE) | 第48-50页 |
第二节 贝壳堤剖面中元素含量的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1 可溶组分中元素的测定 | 第51页 |
2 残留组分中元素的测定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52-70页 |
1.常量元素实验结果及对比研究 | 第52-56页 |
2.微量元素实验结果及对比研究 | 第56-63页 |
3.稀土元素实验结果及对比研究 | 第63-70页 |
第四节 吸附、稀释等作用对剖面元素的影响 | 第70-72页 |
1.贝壳堤剖面中对元素的吸附与分选作用 | 第70页 |
2.剖面中富集与稀释作用对元素的影响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察尔汗古湖及物源区环境演化 | 第72-93页 |
第一节 表生元素地球化学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 第72-75页 |
1.元素在古气候中的应用 | 第72-73页 |
2.元素比值在古气候中的应用 | 第73-75页 |
第二节 贝壳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与环境演变 | 第75-82页 |
1.可溶组分元素变化与环境 | 第75-80页 |
2.残留溶组分元素变化与环境 | 第80-82页 |
第三节 贝壳堤剖面其他环境指标 | 第82-88页 |
1.Sr同位素的变化及环境意义 | 第82-84页 |
2.贝壳堤剖面稳定同位素记录 | 第84-86页 |
3.剖面有机分子化石记录 | 第86-88页 |
第四节 贝壳堤剖面湖泊环境及区域对比 | 第88-93页 |
1.察尔汗贝壳堤剖面湖区及源区环境演化 | 第88-89页 |
2.区域环境对比研究 | 第89-9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93-94页 |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9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