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26页 |
·黑芥子酶及其性质 | 第12-15页 |
·黑芥子酶的结构及其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黑芥子酶的分布及细胞定位 | 第13页 |
·黑芥子酶基因家族 | 第13-14页 |
·黑芥子酶复合体 | 第14-15页 |
·硫代葡萄糖苷-黑芥子酶系统 | 第15-18页 |
·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及其分布 | 第15-16页 |
·硫代葡萄糖苷-黑芥子酶系统及其降解产物 | 第16页 |
·硫代葡萄糖苷-黑芥子酶系统的功能作用 | 第16-18页 |
·RNA 干扰技术及其应用 | 第18-20页 |
·RNA 干扰的发现 | 第18页 |
·RNA 干扰的机制 | 第18-19页 |
·siRNA 制备方法 | 第19页 |
·RNA 干扰的应用 | 第19-20页 |
·菜心再生体系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菜心的组织培养 | 第20-21页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21页 |
·激素的配比 | 第21页 |
·目前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植物遗传转化系统及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植物基因转化研究进展 | 第22页 |
·遗传转化的方法 | 第22-25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22-24页 |
·直接转移法 | 第24-25页 |
·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 | 第25页 |
·本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25-2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6-42页 |
·材料 | 第26-28页 |
·供试蔬菜 | 第26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26页 |
·供试虫源 | 第26页 |
·主要生化试剂与酶类 | 第26-27页 |
·试剂及溶液 | 第27-28页 |
·培养土 | 第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42页 |
·菜心再生系统的建立 | 第28-30页 |
·种子表面消毒 | 第28页 |
·培养基 | 第28-29页 |
·外植体的选择及培养 | 第29页 |
·大量扩繁 | 第29-30页 |
·移栽 | 第30页 |
·菜心遗传转化及转化植株的获得 | 第30-33页 |
·受体材料的准备 | 第30页 |
·培养基 | 第30-31页 |
·农杆菌菌液的准备 | 第31页 |
·转化及抗性组织再生 | 第31-32页 |
·转基因植株及正常植株的快速大量扩繁 | 第32页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32-33页 |
·四九菜心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32-33页 |
·再生植株的PCR 检测 | 第33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第33页 |
·RNA 干扰对菜心黑芥子酶基因表达影响的检测 | 第33-40页 |
·菜心管家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33-39页 |
·扩增菜心 18S rRNA 基因片段的引物 | 第34页 |
·菜心RNA 提取 | 第34-35页 |
·总RNA 的定性定量 | 第35页 |
·第一链cDNA 的合成 | 第35-36页 |
·18S rRNA 基因的cDNA 片段PCR 扩增 | 第36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第36页 |
·琼脂糖凝胶上DNA 片段的回收 | 第36-37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37-38页 |
·克隆片段的连接、转化及测序 | 第38-39页 |
·基因表达的半定量RT-PCR 检测 | 第39-40页 |
·引物设计 | 第39页 |
·菜心RNA 提取 | 第39页 |
·总RNA 的定性定量 | 第39页 |
·第一链cDNA 的合成 | 第39页 |
·黑芥子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PCR 检测 | 第39-40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第40页 |
·菜心挥发性气味释放的分析 | 第40-41页 |
·挥发性气味的收集 | 第40页 |
·GC-MS 分析条件 | 第40-41页 |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 第41页 |
·小菜蛾的行为和生物学试验 | 第41-42页 |
·小菜蛾的定向行为 | 第41页 |
·小菜蛾生长发育、生存和繁殖 | 第41-42页 |
·幼虫及蛹 | 第41-42页 |
·成虫和集卵 | 第42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60页 |
·菜心再生系统 | 第42-46页 |
·种子表面消毒时间 | 第42-43页 |
·外植体愈伤诱导分化培养基 | 第43-46页 |
·外植体的扩繁方式 | 第46页 |
·组培苗的移栽 | 第46页 |
·菜心的遗传转化 | 第46-48页 |
·抗性植株的获得 | 第46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质量 | 第46-47页 |
·再生植株的PCR 检测 | 第47-48页 |
·菜心管家基因片段的克隆和RNA 干扰效果 | 第48-51页 |
·菜心RNA提取结果 | 第48页 |
·菜心18S rRNA 的PCR 产物 | 第48页 |
·菜心18S rRNA 的cDNA 片段测序及比对结果 | 第48-50页 |
·黑芥子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 第50-51页 |
·挥发性物质的测定结果 | 第51-58页 |
·菜心黑芥子酶基因的 RNA 干扰对小菜蛾的影响 | 第58-60页 |
·黑芥子酶基因表达对小菜蛾定向行为的影响 | 第58页 |
·黑芥子酶基因表达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 第58-60页 |
·小菜蛾幼虫成活率、体重及幼虫历期 | 第58-59页 |
·化蛹率、蛹重及蛹历期 | 第59页 |
·小菜蛾成虫羽化率、产卵量、寿命 | 第59-60页 |
4 结论及讨论 | 第60-64页 |
·主要结论 | 第60页 |
·讨论 | 第60-64页 |
·菜心再生系统的优化 | 第60-61页 |
·菜心遗传转化系统的优化 | 第61-62页 |
·RNAi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 第62页 |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昆虫的影响 | 第62-63页 |
·硫代葡萄糖苷-黑芥子酶系统对昆虫的影响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6页 |
附录 | 第76-84页 |
附录1 MS 培养基配方及配制方法 | 第76-77页 |
附录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77-78页 |
附录3 常用术语缩写与中英文对照 | 第78-80页 |
附录4 图版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