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 第13-22页 |
·国内外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国内外关于水中有机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淮河流域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研究工作概况 | 第24页 |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 | 第24-26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品采集分析 | 第26-33页 |
·淮河流域概况 | 第26-28页 |
·地形与地貌 | 第26页 |
·水系分布 | 第26-27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页 |
·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情况 | 第27-28页 |
·样品采集 | 第28页 |
·样品分析 | 第28-33页 |
·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 | 第28-30页 |
·挥发性有机物(VOC) | 第30-32页 |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 第32-33页 |
3 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分析 | 第33-58页 |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特征分析 | 第33-40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3-34页 |
·检测结果 | 第34-36页 |
·宿州市埇桥区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特征分析 | 第36-40页 |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 | 第40-48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0-41页 |
·检测结果 | 第41-44页 |
·盱眙县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特征分析 | 第44-48页 |
·淮河流域十三个县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特征分析 | 第48-58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8-54页 |
·检测结果 | 第54-56页 |
·十三个县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特征 | 第56-58页 |
4 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成因分析 | 第58-62页 |
·两个重点研究区域和十三县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特征对比 | 第58-59页 |
·成因分析 | 第59-62页 |
5 结论及意见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建议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