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探讨--以绵阳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论文研究的缘起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路线及方法 | 第15-17页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33页 |
·生态安全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生态安全的概念 | 第17-19页 |
·国内外生态安全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城市生态安全研究 | 第21-22页 |
·山地城市生态安全的研究 | 第22-23页 |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23-32页 |
·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框架 | 第23-25页 |
·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27-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理论 | 第33-63页 |
·城市生态系统 | 第33-44页 |
·城市生态系统 | 第33-42页 |
·山地城市生态系统 | 第42-44页 |
·本研究山地城市生态系统概念界定 | 第44页 |
·城市生态安全理论探源 | 第44-48页 |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48-56页 |
·人居环境理论 | 第48-49页 |
·系统动力学 | 第49页 |
·系统论思想 | 第49-51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51-53页 |
·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 | 第53-56页 |
·本研究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界定 | 第56-61页 |
·相关概念解释 | 第56-57页 |
·生态安全的概念界定 | 第57-60页 |
·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界定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山地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 第63-109页 |
·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 | 第63-76页 |
·评价 | 第63页 |
·与生态安全评价相关的概念 | 第63-65页 |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借鉴及应用实例 | 第65-76页 |
·山地城市生态安全系统 | 第76-96页 |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解析 | 第76-79页 |
·山地城市存在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 | 第79-89页 |
·山地城市生态安全的构成 | 第89-96页 |
·山地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96-100页 |
·指标体系的设立 | 第96-98页 |
·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和功能 | 第98-99页 |
·评价范围的确定 | 第99-100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100页 |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 第100-104页 |
·目标层(A) | 第102页 |
·准则层(B) | 第102页 |
·因素层(C) | 第102页 |
·指标层(D) | 第102-104页 |
·山地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 | 第104-108页 |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104-106页 |
·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106-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5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建立 | 第109-114页 |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 | 第110页 |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来源 | 第110页 |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标准值的选取原则 | 第110-111页 |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等级确定的依据 | 第111-112页 |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构造 | 第112-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6 实践应用——以绵阳市为例 | 第114-149页 |
·绵阳市现状介绍 | 第114-124页 |
·自然环境状况 | 第114-116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16页 |
·环境保护 | 第116-117页 |
·生态威胁因素 | 第117-124页 |
·绵阳市生态安全评价的工作方法 | 第124-137页 |
·评价指标的数据获取 | 第124-126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均方差决策法 | 第126-132页 |
·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的计算 | 第132-137页 |
·绵阳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137-144页 |
·准则层单项生态安全水平的模糊评价 | 第137-139页 |
·绵阳市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分析 | 第139-144页 |
·城市生态安全问题解决的专业思考 | 第144-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7 结语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8页 |
附录 | 第158页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8页 |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工程项目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