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次 | 第9-12页 |
第一章 植物吸收积累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 第12-28页 |
1 植物吸收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历史 | 第13-14页 |
2 植物吸收有机污染物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 第14-20页 |
·根部吸收 | 第14-17页 |
·根部向茎叶的传输 | 第17-19页 |
·茎叶吸收 | 第19-20页 |
3 植物吸收积累有机污染物的预测模型 | 第20-23页 |
·经验公式 | 第20-21页 |
·预测模型 | 第21-23页 |
4 植物有机组分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 第23-24页 |
5 荧光显微技术在研究植物吸收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PAHs的吸附作用及影响因素 | 第28-59页 |
1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3-57页 |
·黑麦草根系吸附PAHs | 第33-36页 |
·黑麦草根系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吸附PAHs | 第36-43页 |
·植物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改进模型 | 第43-47页 |
·影响因素 | 第47-57页 |
3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三章 鼠李糖脂对黑麦草吸收PAHs的作用机理 | 第59-74页 |
1 实验部分 | 第59-62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9-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样品中PAHs的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2-73页 |
·鼠李糖脂对PAHs的增溶作用 | 第62-63页 |
·鼠李糖脂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 第63-64页 |
·鼠李糖脂对黑麦草吸收PAHs的影响 | 第64-71页 |
·鼠李糖脂促进黑麦草吸收PAHs的机理 | 第71-73页 |
3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荧光显微技术观察PAHs在植物体内的迁移与积累 | 第74-84页 |
1 实验部分 | 第74-75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4-75页 |
·实验方法 | 第7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75-83页 |
·芘的荧光信号 | 第75-76页 |
·SPLCSM观察黑麦草根吸收芘 | 第76-79页 |
·用FM及SPLCSM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吸收芘 | 第79-83页 |
3 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84-87页 |
1 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对PAHs的吸附作用及影响因素 | 第84-85页 |
·表面活性剂对黑麦草吸收PAHs的作用 | 第85页 |
·荧光显微技术观察PAHs在植物体内的迁移与积累 | 第85页 |
2 创新点 | 第85-86页 |
3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10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