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第一章 弧菌病及其致病机理 | 第14-24页 |
1 鱼类弧菌病的概况 | 第14-16页 |
2 弧菌的致病机理 | 第16-20页 |
·勃附作用 | 第16-18页 |
·脂多糖 | 第18页 |
·溶血素 | 第18页 |
·外膜蛋白 | 第18-20页 |
·其它胞外致病因子 | 第20页 |
4 展望与讨论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24-56页 |
第二章 哈维氏弧菌胞外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 | 第25-35页 |
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25-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主要试剂和酶 | 第26页 |
·质粒及菌株 | 第26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6页 |
·大量制备细菌基因组DNA | 第26-27页 |
·Sau3AⅠ酶切预试验 | 第27页 |
·Sau3AⅠ酶切产物大量制备 | 第27页 |
·连接 | 第27-28页 |
·电击转化 | 第28页 |
·阳性克隆酶切试验 | 第28-29页 |
·重组质粒亚克隆 | 第29-30页 |
·序列特征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0页 |
2 结果 | 第30-33页 |
·表型克隆阳性株筛选 | 第30-31页 |
·重组质粒双酶切试验 | 第31-32页 |
·蛋白酶活性分析 | 第32页 |
·编码区序列分析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哈维氏弧菌胞外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 | 第35-45页 |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35-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36页 |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胞外蛋白酶基因△ProA的扩增及产物的克隆与鉴定 | 第36-37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37页 |
·△ProA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复性 | 第37-38页 |
·SDS-PAGE分析 | 第38页 |
2 结果 | 第38-42页 |
·胞外蛋白酶基因△ProA克隆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38-39页 |
·pET28a-△ProA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9-40页 |
·△ProA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 第40-42页 |
3 讨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哈维氏弧菌胞外蛋白酶基因表达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 第45-5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45-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试验菌株和培养基 | 第46页 |
·试验鱼 | 第46-47页 |
·抗原准备 | 第47页 |
·安全性评估 | 第47页 |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7页 |
·表达产物免疫学活性测定 | 第47页 |
·免疫 | 第47-48页 |
·攻毒菌液准备 | 第48页 |
·采血与攻毒 | 第48页 |
·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 | 第48-49页 |
2 结果 | 第49-52页 |
·安全性评估 | 第49页 |
·表达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49-50页 |
·抗体效价 | 第50-51页 |
·免疫保护率 | 第51-52页 |
·病原菌检测 | 第52页 |
3 讨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1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第54-55页 |
2 展望 | 第55-56页 |
第三部分 附录 | 第56-63页 |
附录1 常用试剂及培养基配方 | 第57-62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