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神经精神病科论文

脑缺血后STAT信号转导系统的调控及电针干预作用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引言第13-15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15-53页
 一、中医对中风的认识第15-24页
  1. 中医中风的命名第15-18页
  2. 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8-23页
  3. 针刺治疗中风病古代文献研究第23-24页
 二、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第24-34页
  1. 体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第25-29页
  2. 头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第29-30页
  3. 经筋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第30-31页
  4. 透刺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第31-32页
  5. 腹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第32-33页
  6. 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第33页
  7. 其他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第33-34页
 三、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研究第34-43页
  1. 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第35-36页
  2. 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第36-37页
  3. 对抗氧自由基损伤第37-39页
  4. 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第39-40页
  5. 阻止细胞内Ca~(2+)超载第40-41页
  6. 降低一氧化氮(NO)毒性第41-42页
  7.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第42-43页
 四、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与脑缺血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第43-53页
  1. JAKs/STATs信号转导系统概况第43-47页
  2. JAKs及STATs成员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第47-48页
  3. JAKs/STATs信号转导系统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第48-52页
  4. 针刺对脑缺血后JAK/STAT系统的影响第52-53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53-116页
 实验一 电针对不同时段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第53-6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3-56页
  2 结果第56-59页
  3 讨论第59-62页
 实验二 电针对不同时段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灶周围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第62-7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2-65页
  2 结果第65-68页
  3 讨论第68-71页
 实验三 电针对不同时段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灶周围区STAT1表达的影响第71-9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1-79页
  2 结果第79-87页
  3 讨论第87-90页
 实验四 电针对不同时段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灶周围区P-STAT3表达的影响第90-10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0-91页
  2 结果第91-99页
  3 讨论第99-104页
 实验五 电针对不同时段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灶周围区P-STAT5表达的影响第104-11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04-105页
  2 结果第105-113页
  3 讨论第113-116页
第三部分 小结第116-121页
 1 文献研究第116-117页
   ·中医学对中风的认识第116页
   ·现代研究进展第116-117页
   ·结论第117页
 2 实验研究第117-120页
   ·动物模型的选择第117-118页
   ·电针参数的选择第118页
   ·实验取穴依据第118页
   ·研究内容和结果第118-119页
   ·结论第119-120页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20页
 4 展望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7页
附录第137-159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59-160页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0-161页
致谢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胃动力作用研究
下一篇:透刺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