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内科论文

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胃动力作用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20页
引言第20-2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24-45页
 第一节 中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及研究进展第24-30页
  一、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因病机理论溯源第24页
  二、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4-25页
  三、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治疗第25-28页
  四、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结合治疗第28-30页
 第二节 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进展第30-33页
  一、针刺治疗第30-31页
  二、电针治疗第31页
  三、针药结合治疗第31-32页
  四、其它治疗第32-33页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进展第33-39页
  一、糖尿病胃轻瘫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第33页
  二、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发生机制第33-37页
  三、糖尿病胃轻瘫的药物治疗第37-39页
 第四节 现代医学对Cajal间质细胞的研究概况第39-45页
  一、ICC的分类第39-40页
  二、ICC的识别第40-41页
  三、ICC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第41页
  四、ICC在胃肠中的分布第41-42页
  五、ICC的发育第42页
  六、ICC的功能第42-44页
  七、与ICC相关的胃肠动力疾病第44页
  八、Cajal细胞研究展望第44-45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45-53页
 第一节 研究方法第45-48页
  一、研究目的第45页
  二、研究方法第45页
  三、病例选择标准第45-46页
  四、分组方法第46页
  五、试验措施第46-47页
  六、观察指标第47页
  七、观察周期第47页
  八、疗效评定指标第47-48页
  九、针刺意外情况处理第48页
  十、统计分析第48页
 第二节 研究结果第48-51页
  一、一般资料第48-49页
  二、病例临床观察指标分析第49-51页
 第三节 讨论第51-52页
 第四节 小结第52-53页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第53-90页
 实验一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核素扫描胃液相排空的影响第53-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2、结果第55-58页
  3 讨论第58-59页
 实验二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糖和胃肠推进率的影响第59-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2 结果第60-62页
  3 讨论第62-63页
 实验三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桨及胃窦部MTL、GAS、SS的影响第63-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2 结果第64-66页
  3 讨论第66-68页
 实验四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胃窦组织光镜下病理形态变化的影响第68-7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8-69页
  2 结果第69-72页
  3 讨论第72-73页
 实验五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部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第73-7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3页
  2 结果第73-75页
  3 讨论第75-76页
 实验六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组织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第76-8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6-80页
  2 结果第80-82页
  3 讨论第82-84页
 实验七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肠功能与胃肠激素、ICC的相关性分析第84-90页
  1 方法第84页
  2 结果第84-87页
  3 讨论第87-90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90-101页
 1 文献研究第90-91页
   ·中医学对DGP的认识第90页
   ·现代研究第90-91页
   ·结论第91页
 2 临床研究第91-96页
   ·俞募配穴处方的分析第91-92页
   ·电针疗法的运用分析第92-94页
     ·电针疗法的机理第92-93页
     ·电针疗法的参数及量化第93-94页
   ·针刺补泻对胃动力的调节第94页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94-95页
   ·结论第95-96页
 3 实验研究第96-101页
   ·动物模型的选择第96页
   ·高脂不规则饮食法第96-97页
   ·放射性核素法第97-98页
   ·电针治疗选穴原则第98页
   ·电针参数的选择第98-99页
   ·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第99-101页
结语第101-104页
 1 结论第101-102页
 2 创新之处第102页
 3 问题及展望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20页
附图第120-122页
知情同意书第122-123页
附录第123-124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桂枝茯苓丸合海藻甘草(十八反)水蛭等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
下一篇:脑缺血后STAT信号转导系统的调控及电针干预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