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和危害 | 第9-10页 |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 | 第9页 |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 | 第9-10页 |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 | 第10-24页 |
·物理、化学法 | 第10页 |
·化学沉淀法 | 第10-11页 |
·化学还原法 | 第11-12页 |
·电化学法 | 第12页 |
·吸附法 | 第12-14页 |
·物理吸附法 | 第12页 |
·树脂吸附法 | 第12-13页 |
·生物吸附法 | 第13-14页 |
·分子印迹法 | 第14页 |
·光催化法 | 第14-15页 |
·膜分离法 | 第15-24页 |
·膜分离过程 | 第15-16页 |
·膜分离过程的优点 | 第16页 |
·超滤净水技术的提出和发展 | 第16-17页 |
·超滤净水机理及特点 | 第17页 |
·超滤净水工艺 | 第17页 |
·胶束强化超滤的机理 | 第17-18页 |
·胶束强化超滤技术去除金属离子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胶束强化超滤技术的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水溶性聚合物络合- 超滤处理重金属废水 | 第22-24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 | 第25-37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5页 |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5页 |
·吸附与络合原理 | 第25-27页 |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25-26页 |
·络合剂的选择 | 第26-27页 |
·金属离子的测定方法 | 第27-33页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测量原理 | 第27页 |
·铅的测定 | 第27-28页 |
·锌的测定 | 第28-29页 |
·铜的测定 | 第29-30页 |
·汞的测定 | 第30-33页 |
·碱土金属离子的仪器测量方法 | 第33页 |
·金属离子超滤效果实验 | 第33-37页 |
·铅离子的超滤分离效果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锌离子的超滤分离效果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铜离子的超滤分离效果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汞离子的超滤分离效果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结果及讨论 | 第37-54页 |
·铅离子的超滤分离结果 | 第37-40页 |
·影响超滤分离效果因素的考察 | 第37-40页 |
·胶团超滤技术对Pb~(2+)的处理效果 | 第40页 |
·锌离子的超滤分离结果 | 第40-43页 |
·影响超滤分离效果因素的考察 | 第40-42页 |
·胶团超滤技术对Zn~(2+)的处理效果 | 第42-43页 |
·铜离子的超滤分离结果 | 第43-46页 |
·影响超滤分离效果因素的考察 | 第43-45页 |
·胶团超滤技术对Cu~(2+)的处理效果 | 第45-46页 |
·汞离子的超滤分离结果 | 第46-49页 |
·影响超滤分离效果因素的考察 | 第46-48页 |
·胶团超滤技术对实际废水中Hg~(2+)的处理效果 | 第48-49页 |
·镁离子的超滤分离结果 | 第49-50页 |
·影响超滤分离效果因素的考察 | 第49页 |
·超滤技术对Mg~(2+)的处理效果 | 第49-50页 |
·钙离子的超滤分离结果 | 第50-51页 |
·影响超滤分离效果因素的考察 | 第50页 |
·超滤技术对Ca~(2+)的处理效果 | 第50-51页 |
·钡离子的超滤分离结果 | 第51-54页 |
·影响超滤分离效果因素的考察 | 第51页 |
·超滤技术对Ba~(2+)的处理效果 | 第51-5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