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拒绝服务攻击 | 第19-26页 |
·拒绝服务攻击原理 | 第19-20页 |
·DoS攻击原理 | 第19-20页 |
·DDoS攻击原理 | 第20页 |
·DoS/DDoS攻击分类 | 第20-23页 |
·软件漏洞挖掘 | 第21-22页 |
·泛滥攻击 | 第22-23页 |
·DDoS攻击特点和发展趋势 | 第23-25页 |
·DDoS攻击特点 | 第23-24页 |
·DDoS攻击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包标记技术研究 | 第26-38页 |
·IP追踪技术 | 第26-29页 |
·IP追踪的定义 | 第26-27页 |
·IP追踪方法及评价 | 第27-29页 |
·包标记技术 | 第29-31页 |
·包标记技术的提出 | 第29-30页 |
·包标记算法的评价标准 | 第30-31页 |
·包标记算法的分类 | 第31-34页 |
·从数据包的视角分类 | 第31-32页 |
·从路由器的视角分类 | 第32-34页 |
·数据包的路径标识技术研究 | 第34-37页 |
·路径标识标记方案 | 第34-35页 |
·StackPi方案 | 第35页 |
·可变长Pi标记方案 | 第35-36页 |
·HCF方案 | 第36页 |
·基于优化路径标识的Pi方案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RF位的动态路径标识模型 | 第38-49页 |
·已有路径标识方案的缺陷 | 第38页 |
·基于RF位的动态路径标识模型 | 第38-42页 |
·标记区域的选择 | 第38-40页 |
·RFPi的基本思想 | 第40页 |
·RFPi方案的理论模型 | 第40-42页 |
·相关技术分析 | 第42-44页 |
·IP地址散列法 | 第42-43页 |
·路由器的联合标记法 | 第43-44页 |
·AS对路由器标记的影响 | 第44页 |
·RFPi的性能及安全性分析 | 第44-45页 |
·RFPi方案的部署可扩展性分析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基于IPPiD的多阶段DDoS攻击防御方案 | 第49-64页 |
·多阶段的学习过滤方案 | 第49-53页 |
·相关公式及定义 | 第49-51页 |
·多阶段学习过滤方案的实现 | 第51-53页 |
·基于IPPiD的DDoS攻击防御系统 | 第53-57页 |
·基于IPPiD防御系统的提出 | 第53-54页 |
·基于IPPiD防御系统描述 | 第54-55页 |
·IPPiD的创建和更新 | 第55-57页 |
·系统的扩展性分析 | 第57页 |
·基于统计的RFPi动态标识模型优化 | 第57-6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7-58页 |
·基于统计的RFPi方案描述 | 第58-60页 |
·基于统计的RFPi方案性能分析 | 第60-62页 |
·基于IPPiD的系统优化模型研究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多阶段的动态路径表示模型仿真试验 | 第64-72页 |
·因特网数据集 | 第64-65页 |
·试验设计 | 第65页 |
·多阶段学习过滤方案仿真试验 | 第65-67页 |
·动态路径标识模型仿真试验 | 第67-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