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9页 |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31页 |
|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流行现状 | 第10-12页 |
| ·布鲁氏菌病原生物学特性 | 第12-14页 |
| ·布鲁氏菌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 第14-15页 |
| ·布鲁氏菌的致病机制及毒力相关因子 | 第15-19页 |
| ·脂多糖 | 第16-17页 |
| ·BvrR/BvrS 双组分系统 | 第17页 |
| ·virB (IV 型分泌系统) | 第17-18页 |
| ·应激反应蛋白 | 第18-19页 |
| ·其他毒力因子 | 第19页 |
|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 ·外膜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20-22页 |
| ·外膜蛋白的免疫保护性 | 第22-23页 |
| ·布鲁氏菌免疫机制 | 第23-25页 |
| ·先天性免疫 | 第23-24页 |
| ·获得性免疫 | 第24-25页 |
| ·布鲁氏菌疫苗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 ·减毒活疫苗 | 第26-27页 |
| ·灭活疫苗 | 第27页 |
| ·突变株疫苗 | 第27-28页 |
| ·亚单位疫苗 | 第28页 |
| ·基因工程疫苗 | 第28页 |
|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 第28页 |
| ·核酸疫苗 | 第28-2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1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1-4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35页 |
| ·质粒、菌株、细胞系和培养基 | 第31页 |
| ·实验动物 | 第31页 |
| ·主要试剂 | 第31-34页 |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 ·引物 | 第34-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47页 |
| ·外膜蛋白双向电泳 | 第35-38页 |
| ·主要外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8页 |
| ·四个omp25 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与验证 | 第38-40页 |
| ·四个omp25 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毒力表型分析 | 第40-42页 |
| ·免疫保护实验 | 第42-43页 |
| ·四个Omp25 蛋白的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 第43-47页 |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47-85页 |
|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质组研究 | 第47-58页 |
| ·BM 外膜蛋白双向电泳图谱 | 第47-53页 |
| ·Omp25 蛋白点的分布及肽指纹特征 | 第53-56页 |
| ·Omp31 蛋白点的分布及肽指纹特征 | 第56-58页 |
| ·四个OMP25 基因的信息学分析 | 第58-64页 |
| ·同源性分析 | 第58-59页 |
| ·物理性质预测 | 第59-60页 |
| ·跨膜区预测 | 第60-61页 |
| ·抗原决定簇预测 | 第61页 |
| ·信号肽预测 | 第61-62页 |
| ·功能结构域预测 | 第62-63页 |
| ·3D 结构预测 | 第63-64页 |
| ·四个OMP25 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与验证 | 第64-69页 |
| ·pUC19K 质粒的构建及抗性替换构建突变株的原理 | 第64页 |
| ·pUC19K 载体的构建 | 第64-66页 |
| ·突变盒载体的构建 | 第66-67页 |
| ·布鲁氏菌电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67-68页 |
| ·四个omp25 基因突变株的构建与验证 | 第68-69页 |
| ·四个OMP25 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毒力表型分析 | 第69-77页 |
| ·生长曲线 | 第69-70页 |
| ·聚集现象观察 | 第70页 |
| ·体外应激实验 | 第70-71页 |
| ·多粘菌素B 敏感性实验 | 第71-72页 |
| ·脱氧胆酸钠敏感性实验 | 第72-73页 |
| ·布鲁氏菌胞内存活实验 | 第73-74页 |
| ·布鲁氏菌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本试验为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 | 第74-75页 |
| ·小鼠毒力实验-脾脏载菌量 | 第75-77页 |
| ·OMP25 蛋白在减毒活疫苗免疫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 第77-79页 |
| ·对BM 攻击的免疫保护性 | 第77页 |
| ·对强毒株16M 攻击的免疫保护性 | 第77-78页 |
| ·体液免疫反应 | 第78-79页 |
| ·细胞因子水平测量 | 第79页 |
| ·四个OMP25 蛋白的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 第79-85页 |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9-80页 |
| ·重组蛋白的SDS-PAGE 鉴定 | 第80-82页 |
|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82页 |
| ·重组蛋白免疫原性分析 | 第82页 |
| ·抗原包被浓度及样品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82-83页 |
| ·血清样本的处理 | 第83-84页 |
| ·血清样本的检测 | 第84-85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85-92页 |
|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质组研究及信息学分析 | 第85-86页 |
| ·四个OMP25 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与验证 | 第86-88页 |
| ·抗性替换缺失突变及pUC19K 质粒 | 第86-87页 |
| ·高效率的电转化有利于筛选重组克隆 | 第87页 |
| ·四个omp25 基因的抗性替换缺失突变 | 第87-88页 |
| ·四个OMP25 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毒力表型分析 | 第88-90页 |
| ·OMP25 蛋白在减毒活疫苗免疫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 第90-91页 |
| ·四个OMP25 蛋白的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 第91-92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104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4-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7页 |
| 中文摘要 | 第107-110页 |
| ABSTRACT | 第110-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