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6页 |
·泡沫陶瓷简述 | 第14-15页 |
·金属熔体过滤用泡沫陶瓷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国外研究应用进展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应用进展 | 第18-20页 |
·铝熔体过滤用CFF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 第20-34页 |
·铝熔体内的夹杂及过滤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常用铝熔体单级过滤器的比较 | 第22-25页 |
·国内铝过滤用CFF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 第25-3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34-36页 |
·实验室研究内容 | 第34页 |
·中试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原始配方干压实体陶瓷的力学性能与成瓷机理研究 | 第36-60页 |
·实验原料及主要仪器 | 第36-38页 |
·原始配方干压实体陶瓷的制备 | 第38-40页 |
·原料粒度分析 | 第38-39页 |
·浆料的配制与陈化 | 第39-40页 |
·干压试样的制备、烧结与性能表征 | 第40页 |
·原始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机理 | 第40-58页 |
·刚玉与硅微粉在成瓷中的作用 | 第40-43页 |
·高岭土在成瓷中的作用 | 第43-47页 |
·钾长石的成瓷作用 | 第47-51页 |
·磷酸铝结合剂的作用 | 第51-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三章 干压实体陶瓷的力学性能优化 | 第60-100页 |
·磷酸添加量变化对实体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0-63页 |
·实体陶瓷的制备与强度表征 | 第60-61页 |
·磷酸强化作用机理分析 | 第61-63页 |
·烧结制度对干压实体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3-67页 |
·热重分析与烧结制度的优化 | 第63-65页 |
·烧结优化对干压实体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添加混合稀土对干压实体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7-73页 |
·实验配方设计 | 第67页 |
·干压试样的制备、烧结与表征 | 第67-70页 |
·稀土强化机理分析 | 第70-72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72-73页 |
·添加生滑石对干压实体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3-86页 |
·实验配方设计 | 第73-74页 |
·干压试样的制备、烧结与表征 | 第74-76页 |
·添加滑石对烧结体的增强机理分析 | 第76-82页 |
·添加蓝晶石对于滑石配方烧结体的补强及补缩作用 | 第82-86页 |
·添加TiO_2+工业Al_2O_3高能球磨粉对干压实体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6-98页 |
·单纯添加TiO_2对于压实体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7-89页 |
·添加TiO_2+工业Al_2O_3高能球磨粉对烧结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9-97页 |
·烧结体的重烧线变化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四章 陶瓷浆料的挂浆性能优化 | 第100-125页 |
·浆料分散性能研究 | 第100-111页 |
·实验及表征 | 第100-102页 |
·浆料的分散机理 | 第102-111页 |
·浆料触变性能研究 | 第111-116页 |
·流变曲线的测定 | 第112-113页 |
·四种浆料的触变性能对比与分析 | 第113-116页 |
·有机泡沫表面的水解与亲水性改善 | 第116-122页 |
·有机泡沫的表面水解 | 第117-118页 |
·有机泡沫的表面改性处理 | 第118-122页 |
·挤压比的优化 | 第12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五章 泡沫陶瓷体的烧结与性能表征 | 第125-135页 |
·泡沫陶瓷预制体的制备、干燥及烧结 | 第125-126页 |
·原料配比 | 第125页 |
·浆料制备与挂浆 | 第125-126页 |
·预制体的干燥与烧结 | 第126页 |
·泡沫陶瓷烧结体的力学性能表征 | 第126-127页 |
·泡沫陶瓷烧结体的抗热震性能表征 | 第127-128页 |
·泡沫陶瓷烧结体的孔结构表征 | 第128-133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128-130页 |
·压汞法测定泡沫陶瓷表面孔径分布及比表面积 | 第130-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第六章 泡沫陶瓷过滤器的中试制备及应用 | 第135-153页 |
·过滤板的制备与检测 | 第135-139页 |
·原料与试验设备 | 第135-137页 |
·CFF制备 | 第137-139页 |
·烧结体的力学性能检测与分析 | 第139页 |
·过滤效用评价 | 第139-152页 |
·熔铸装备 | 第140页 |
·过滤工艺技术条件 | 第140-142页 |
·取样及分析 | 第142-143页 |
·检测结果及评价 | 第143-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3-156页 |
·结论 | 第153-155页 |
·展望 | 第15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71页 |
致谢 | 第171-17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