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G的模具设计和数控加工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CAD/CAM的发展 | 第7页 |
·模具CAD/CAM的现状 | 第7-10页 |
·国内外常见软件 | 第8-9页 |
·模具CAD/CAM技术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 第10-12页 |
·本课题的主导思想 | 第12-13页 |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13-14页 |
2 塑件制品的模具设计理论 | 第14-25页 |
·注射模具设计的特点 | 第14页 |
·注射模的组成 | 第14-15页 |
·材料和塑料制件的工艺分析 | 第15-16页 |
·注射成型机的选择 | 第16页 |
·模具设计的一般步骤 | 第16-17页 |
·型腔与分型面设计 | 第17-18页 |
·型腔设计 | 第17页 |
·分型面的设计 | 第17-18页 |
·浇注系统的设计 | 第18-23页 |
·浇注系统的流变学方程 | 第18-19页 |
·主流道设计 | 第19页 |
·分流道的设计 | 第19-20页 |
·浇口的设计 | 第20-23页 |
·成型零件的设计 | 第23页 |
·导向与定位机构设计 | 第23页 |
·导向机构 | 第23页 |
·定位机构设计 | 第23页 |
·脱模机构设计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基于Mold Wizard模具设计分析 | 第25-44页 |
·项目初始化 | 第25-27页 |
·产品特点及分析 | 第25-26页 |
·塑件的加载 | 第26页 |
·定义模具坐标系统 | 第26页 |
·收缩率的设置 | 第26-27页 |
·产品的准备阶段 | 第27-28页 |
·定义产品的镶件/嵌件 | 第27页 |
·设计型腔布局 | 第27-28页 |
·产品模型修补 | 第28页 |
·塑件的分模设计 | 第28-32页 |
·分型线的创建 | 第29页 |
·分型面的创建 | 第29-30页 |
·型芯型腔分型 | 第30-31页 |
·多模腔布局 | 第31-32页 |
·后续处理过程 | 第32-38页 |
·模架的选取和校核 | 第32-34页 |
·定位圈设计选取 | 第34页 |
·浇注系统的设计 | 第34-38页 |
·模具温度系统的设计 | 第38-42页 |
·冷却时间的确定 | 第38页 |
·传热面积的计算 | 第38-39页 |
·冷却水孔总长度的计算 | 第39页 |
·冷却水孔数的计算 | 第39-40页 |
·冷却水流动状态校核 | 第40页 |
·冷却水进口和出口处温度校核 | 第40-42页 |
·企业如何更好的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用 | 第42-43页 |
·加强产品设计 | 第42页 |
·提高模具设计人员的理论认识 | 第42页 |
·合理使用CAD/CAE/CAM软件 | 第42页 |
·综合利用设计和加工环境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模具的UGCAM加工分析 | 第44-55页 |
·模具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 | 第44-46页 |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步骤 | 第44页 |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 第44-45页 |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 第45页 |
·成型零件加工工艺卡 | 第45-46页 |
·模具型芯型腔的ug加工分析 | 第46-53页 |
·创建毛坯体 | 第47页 |
·坐标系 | 第47-48页 |
·刀具 | 第48页 |
·操作 | 第48-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模具的数控加工及分析 | 第55-65页 |
·数控加工的实现过程 | 第55-59页 |
·工艺处理阶段 | 第55页 |
·零件程序的编制 | 第55页 |
·零件的数控加工 | 第55-59页 |
·加工实验 | 第59-63页 |
·机床加工准备 | 第59-60页 |
·刀具的装夹、上刀和对刀 | 第60-61页 |
·传输步骤 | 第61页 |
·工件的安装 | 第61页 |
·按工艺进行加工 | 第61-62页 |
·加工试验总结 | 第62-63页 |
·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总结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本人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参编教材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