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地震灾变响应与分析
Abstract | 第1-9页 |
1 绪论 | 第9-27页 |
·引言 | 第9页 |
·高层建筑发展状况 | 第9-11页 |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概述 | 第11-15页 |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定义 | 第11-12页 |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分类 | 第12-15页 |
·外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应用与研究 | 第15-23页 |
·混合结构体系应用现状 | 第15-17页 |
·混合结构研究概述 | 第17-21页 |
·混合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SRC框架—RC筒体混合结构应用前景 | 第22-2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7页 |
2 SRC框架—RC筒体混合结构协同工作性能 | 第27-52页 |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 | 第27-30页 |
·高层结构计算假定 | 第27页 |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有限单元法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混合结构计算模型 | 第30-31页 |
·混合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31-39页 |
·空间梁单元 | 第31-33页 |
·板壳单元 | 第33-37页 |
·型钢混凝土构件截面定义 | 第37-38页 |
·板壳单元与梁单元结点偏移 | 第38页 |
·框架与混凝土筒体连接方式的实现 | 第38-39页 |
·混合结构协同工作性能分析 | 第39-45页 |
·变形性能 | 第40-41页 |
·框架与筒体之间剪力分配 | 第41-43页 |
·框架与筒体之间弯矩分配 | 第43-44页 |
·外框架空间作用 | 第44-45页 |
·混合结构协同工作性能参数分析 | 第45-50页 |
·连接方式 | 第45-47页 |
·楼板厚度 | 第47-49页 |
·外框架周边梁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3 SRC框架—RC筒体混合结构模态分析 | 第52-65页 |
·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 第52-54页 |
·混合结构模态分析 | 第54-57页 |
·模态分析方法 | 第54-56页 |
·质量矩阵 | 第56-57页 |
·混合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 第57-60页 |
·结构动力特性参数分析 | 第60-62页 |
·连接方式 | 第60-61页 |
·楼板厚度 | 第61-62页 |
·型钢混凝土柱含钢率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4 SRC框架—RC筒体混合结构弹性地震响应分析 | 第65-97页 |
·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 第65-66页 |
·结构弹性地震响应分析 | 第66-71页 |
·混合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71-74页 |
·振型组合数 | 第71-74页 |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参数 | 第74页 |
·混合结构弹性地震时程分析 | 第74-84页 |
·地震波选择与调整 | 第74-76页 |
·阻尼矩阵 | 第76-77页 |
·混合结构弹性时程分析结果 | 第77-84页 |
·混合结构地震响应参数分析 | 第84-93页 |
·连接方式 | 第84-87页 |
·楼板厚度 | 第87-90页 |
·筒体厚度 | 第90-92页 |
·型钢混凝土柱含钢率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5 SRC框架—RC筒体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 | 第97-138页 |
·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97页 |
·弹塑性静力分析基本原理 | 第97-105页 |
·混合结构弹塑性分析模型 | 第105-119页 |
·杆件单元非线性模型类型 | 第105-106页 |
·混合结构弹塑性分析的梁、柱非线性单元 | 第106-108页 |
·梁、柱塑性铰类型 | 第108页 |
·型钢混凝土梁、柱塑性铰特性值 | 第108-113页 |
·剪力墙单元非线性模型类型 | 第113-116页 |
·混合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剪力墙单元 | 第116-119页 |
·弹塑性分析模型可行性验证 | 第119-123页 |
·验证模型资料 | 第119-120页 |
·模型试验结果与Push-over分析结果对比 | 第120-123页 |
·混合结构PUSH-OVER分析 | 第123-130页 |
·混合结构试验资料简介 | 第123-125页 |
·混合结构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125-130页 |
·罕遇地震下混合结构性能 | 第130-133页 |
·目标位移及层间位移角 | 第130-131页 |
·剪力重分布 | 第131-132页 |
·连接方式对混合结构破坏过程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8页 |
6 基于混合结构动力性能的筒体厚度优化选择 | 第138-157页 |
·结构优化设计概述 | 第138-139页 |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39-140页 |
·混合结构动力优化数学模型 | 第140-147页 |
·设计变量 | 第141页 |
·目标函数 | 第141-142页 |
·约束条件 | 第142-147页 |
·优化方法及步骤 | 第147-151页 |
·有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方法 | 第147-148页 |
·优化方法及步骤 | 第148-151页 |
·混合结构动力优化结果 | 第151-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153-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5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57-161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57-160页 |
·展望 | 第160-161页 |
致谢 | 第161-162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2-16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