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息论论文

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空时编码方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4-20页
  §1.2.1 MIMO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4-16页
  §1.2.2 信道编码调制技术第16-18页
  §1.2.3 空时编码技术第18-20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0-23页
第二章 MIMO通信系统模型和信息论基础第23-41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MIMO无线信道第23-30页
  §2.2.1 无线信道模型第23-27页
  §2.2.2 MIMO信道模型第27-28页
  §2.2.3 MIMO系统信道容量第28-30页
 §2.3 空时编码的经典设计准则和性能分析第30-35页
  §2.3.1 基于成对错误概率的空时编码设计准则第31-34页
  §2.3.2 基于等价信道容量最大化的空时码设计准则第34-35页
 §2.4 典型的空时分组码编码方法第35-39页
  §2.4.1 Alamouti空时分组码第35-37页
  §2.4.2 正交空时分组码第37-38页
  §2.4.3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第38-39页
 §2.5 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满速率、满分集超正交空时编码方法研究第41-57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系统模型第42页
 §3.3 基于正交和准正交设计的空时分组码第42-45页
  §3.3.1 超正交空时分组码集合第42-43页
  §3.3.2 超准正交空时分组码集合第43-45页
 §3.4 可用于四发射天线的超准正交空时编码技术第45-55页
  §3.4.1 编码方法第45-50页
  §3.4.2 编码增益分析第50-53页
  §3.4.3 译码算法第53-54页
  §3.4.4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54-55页
 §3.5 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满速率串行级联空时分组MTCM编码方法研究第57-67页
 §4.1 引言第57-58页
 §4.2 系统模型第58页
 §4.3 码字设计实例第58-60页
 §4.4 译码算法第60-63页
 §4.5 性能仿真分析第63-66页
  §4.5.1 准静态Rayleigh衰落信道第63-64页
  §4.5.2 快Rayleigh衰落信道第64-66页
 §4.6 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空时分组码级联不对称网格编码调制第67-77页
 §5.1 引言第67-68页
 §5.2 系统模型第68-69页
 §5.3 系统性能分析第69-70页
 §5.4 空时分组码级联不对称网格编码调制第70-73页
 §5.5 仿真实验与讨论第73-75页
 §5.6 小结第75-77页
第六章 空时多网格编码调制(ST-MTCM)第77-89页
 §6.1 引言第77-78页
 §6.2 系统模型及码字设计标准第78-81页
  §6.2.1 系统模型第78-79页
  §6.2.2 空时网格码的码字设计标准第79-81页
 §6.3 ST-MTCM的设计第81-84页
 §6.4 仿真实验与讨论第84-87页
  §6.4.1 准静态Rayleigh衰落信道下的性能仿真分析第84-85页
  §6.4.2 快Rayleigh衰落信道下的性能仿真分析第85-87页
 §6.5 小结第87-89页
第七章 串行级联正交空时多网格码第89-97页
 §7.1 引言第89-90页
 §7.2 系统模型与性能标准第90-91页
  §7.2.1 准静态Rayleigh衰落信道第90-91页
  §7.2.2 快Rayleigh衰落信道第91页
 §7.3 串行级联正交空时M-TCM编码方案的码字设计第91-94页
  §7.3.1 准静态Rayleigh衰落信道下的设计第91-93页
  §7.3.2 快Rayleigh衰落信道下的设计第93-94页
 §7.4 数值分析与仿真结果第94-96页
 §7.8 小结第96-97页
第八章 总结第97-101页
 §8.1 论文工作小结第97-99页
 §8.2 论文工作展望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3页
博士学习阶段(合作)发表与撰写的学术论文第113-115页
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IMO系统的多阵元调度优化算法研究
下一篇:若干安全协议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