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公路景观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绕城高速公路景观综述 | 第16-23页 |
·绕城高速公路景观及其构成 | 第16-19页 |
·绕城高速公路自身景观 | 第16-18页 |
·绕城高速公路外部环境景观 | 第18-19页 |
·绕城高速公路自身景观与外部景观的关系 | 第19页 |
·绕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 第19-23页 |
·绕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 第19-21页 |
·绕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内蒙古自治区景观环境分析 | 第23-35页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生态环境 | 第23-25页 |
·地貌特征 | 第23-24页 |
·气候特点 | 第24页 |
·土壤 | 第24-25页 |
·植被 | 第25页 |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环境 | 第25-27页 |
·矿产资源多样 | 第25-26页 |
·能源资源充足 | 第26页 |
·农牧林资源富足 | 第26-27页 |
·旅游资源丰富 | 第27页 |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 第27页 |
·内蒙古自治区人文景观环境 | 第27-33页 |
·历史人文景观 | 第28-31页 |
·民风民俗资源 | 第31-33页 |
·景观环境对绕城高速公路的影响 | 第33-35页 |
·自然景观因素对绕城高速公路的影响 | 第33页 |
·人文景观因素对绕城高速公路的影响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绕城高速公路自身及外部景观环境融合研究 | 第35-47页 |
·绕城高速公路外部景观环境 | 第35-38页 |
·农田景观 | 第35页 |
·林地景观 | 第35-36页 |
·草甸景观 | 第36-37页 |
·荒地景观 | 第37页 |
·村落景观 | 第37-38页 |
·现代工业景观 | 第38页 |
·内蒙古自治区绕城高速公路外部景观环境特点 | 第38-41页 |
·具有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 第38-39页 |
·具有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 | 第39-40页 |
·具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 第40页 |
·具有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 | 第40-41页 |
·具有生机勃勃的现代风貌 | 第41页 |
·具有相对严酷的气候条件 | 第41页 |
·内蒙古自治区绕城高速公路景观风格定位 | 第41-43页 |
·生态性 | 第42页 |
·景观性 | 第42页 |
·文化性 | 第42页 |
·亲和性 | 第42-43页 |
·时代性 | 第43页 |
·内蒙古自治区绕城高速公路自身景观与外部景观环境的融合规划 | 第43-47页 |
·融合 | 第43-44页 |
·利用 | 第44-45页 |
·营造 | 第45页 |
·引入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绕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模式 | 第47-71页 |
·中央分隔带景观设计 | 第47-53页 |
·中央分隔带景观功能分析 | 第47-48页 |
·中央分隔带环境条件分析 | 第48页 |
·中央分隔带景观设计要求 | 第48-50页 |
·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选择 | 第50-51页 |
·中央分隔带景观设计模式 | 第51-53页 |
·路侧护坡景观设计 | 第53-59页 |
·路侧护坡景观功能分析 | 第53-54页 |
·路侧护坡环境条件分析 | 第54-55页 |
·边坡绿化设计要求 | 第55-56页 |
·路侧护坡绿化植物选择 | 第56-57页 |
·路侧护坡绿化设计模式 | 第57-59页 |
·路侧绿化带景观设计 | 第59-64页 |
·路侧绿化带景观功能分析 | 第59-60页 |
·路侧绿化带设计要求 | 第60-62页 |
·路侧防护林带植物选择 | 第62-63页 |
·路侧生态防护林带绿化设计模式 | 第63-64页 |
·立交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 | 第64-69页 |
·立交绿化设计要求 | 第64-67页 |
·立交绿化的植物配植 | 第67页 |
·立交区绿化设计模式 | 第67-69页 |
·取、弃土场景观设计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1-74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