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免疫生物学论文

人类抗原肽载体结合力预测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名词表第10-12页
1 前言第12-28页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第12-14页
     ·抗原递呈细胞和T淋巴细胞活化第12-13页
     ·外源性抗原加工递呈第13页
     ·内源性抗原加工递呈第13页
     ·抗原肽载体TAP结合多肽的特异性第13-14页
   ·抗原肽载体TAP研究进展第14-16页
   ·机器学习方法第16-25页
     ·数据挖掘第16页
     ·机器学习第16-18页
     ·常用的机器学习技术第18-24页
       ·人工神经网络第18-21页
       ·支持向量机第21-24页
     ·数据挖掘软件Weka第24-25页
   ·模型评价方法第25-26页
     ·常用的模型评价方法第25-26页
     ·本文使用的回归模型评价指标第26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果第26-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41页
   ·数据集第28-29页
   ·氨基酸物理化学属性第29-30页
   ·肽段的初始向量表示第30-31页
     ·氨基酸物理化学属性及其标准化第30-31页
     ·肽段的初始向量表示第31页
   ·特征提取第31-35页
     ·机器学习方法选取重要属性和位点第31-32页
     ·主成分分析综合次要属性和位点第32-35页
   ·序列编码方案第35-36页
   ·数据集的划分第36-37页
     ·旁置法第36页
     ·交叉验证第36-37页
   ·LIBSVM训练和测试第37-39页
     ·旁置法第37-38页
     ·交叉验证第38-39页
   ·人工神经网络训练和测试第39-41页
     ·旁置法第39-40页
     ·交叉验证第40-4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1-49页
   ·位点对结合力的影响分析第41页
   ·物理化学属性对结合力的影响分析第41-42页
   ·LIBSVM测试结果与分析第42-45页
     ·旁置法测试结果与分析第42-44页
     ·交叉验证结果与分析第44-45页
   ·人工神经网络测试结果与分析第45-49页
     ·旁置法测试结果与分析第45-47页
     ·交叉验证结果与分析第47-49页
4 讨论第49-53页
   ·多种编码方案效果比较分析第49页
   ·支持向量机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比较第49-50页
   ·本文与其他研究者工作比较及优势所在第50-51页
   ·本文的不足和对下一步研究的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附录1 20种氨基酸的15属性标准化得分第58-59页
附录2 次要维数前7个主成分组合系数第59-62页
附录3 试验所用的抗原9肽序列一览表第62-65页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批准兽药数据库的建立与恩诺沙星的回顾性药动数据分析
下一篇:梅花花器官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PmAP3、PmPI、PmAG基因的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