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言 | 第7-8页 |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以及价值观念对人格的影响 | 第8-20页 |
第一节 儒、释、道和法家等学派的核心价值观人格结构的影响 | 第8-11页 |
一、儒家和法家核心观念对人格结构的影响 | 第8-10页 |
二、佛教和道家价值观念对人格结构的影响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权利观 | 第11-17页 |
一、皇权世袭统治的合法性 | 第12-14页 |
二、士大夫人格观念 | 第14-15页 |
三、平民思想观念 | 第15-17页 |
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财富观 | 第17-20页 |
一、中国古代政治财富观 | 第17-18页 |
二、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 | 第18-20页 |
第二章、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对人格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20-29页 |
第一节 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格的影响 | 第20-22页 |
一、以血缘宗法制度为主体的身份制度 | 第20-21页 |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对人格的影响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传统宗族家庭社会制度对人格的影响 | 第22-25页 |
一、宗族家庭社会制度对大众人格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差序格局人际关系网络对人格的影响 | 第23-25页 |
第三节 传统宗教伦理对人格的影响 | 第25-26页 |
第四节 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稳定的人格结构体系 | 第26-29页 |
一、神性人格 | 第26-27页 |
二、德性人格 | 第27页 |
三、功利性人格 | 第27-29页 |
第三章、西方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权利人格价值体系 | 第29-39页 |
第一节 文化与哲学对市民权利的建构和理论论述 | 第29-33页 |
一、文艺复兴时对人的自由、尊严和能力的肯定和颂扬 | 第29-31页 |
二、西方哲学家对天赋人权的论述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政治、经济与法律制度对公民权利的确立 | 第33-39页 |
一、政治上对公民权利的践履 | 第33-34页 |
二、市场经济制度和中产阶级的兴起对公民独立地位的确保 | 第34-35页 |
三、宪法和各种法律对公民权利的确保 | 第35-37页 |
四、相对成熟和完善的权利人格体系 | 第37-39页 |
第四章、我国传统人格结构体系对现代权利人格的启思 | 第39-47页 |
第一节 现代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张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我国由传统社会向对现代社会的转变 | 第40-42页 |
一、近代中华民族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性变革 | 第40-41页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 | 第41-42页 |
第三节 传统与现代在人格方面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中国现代权利人格的建构 | 第42-47页 |
一、我国传统人格结构体系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的深刻变化 | 第42-45页 |
二、中国现代权利人格的建构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