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半导体物理学论文--半导体理论论文--半导体量子理论论文

锗硅量子点的自组织生长和微结构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7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锗硅低维量子结构的意义第9-10页
   ·硅衬底上锗的外延生长第10-14页
     ·锗硅材料的基本性质第10-11页
     ·Ge在Si(001)上的外延生长第11-14页
   ·本论文内容简介第14-15页
 参考文献第15-17页
第二章 锗硅分子束外延生长技术与表面分析技术第17-35页
   ·锗硅的分子束外延生长技术第17-24页
     ·分子束外延技术简介第17-18页
     ·锗硅分子束外延系统第18-20页
     ·生长速率的标定第20-22页
     ·硅衬底片的清洗第22-24页
   ·表面分析技术第24-33页
     ·原子力显微镜第24-25页
     ·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仪第25-26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6-30页
     ·Raman光谱第30-31页
     ·X射线衍射第31-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第三章 锗硅量子点的组分和应变分布第35-48页
   ·引言第35-37页
   ·锗硅量子点的制备第37-40页
   ·通过高分辨TEM图像分析单个量子点组分和应变分布的原理第40-41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第四章 初始覆盖硅层对量子点的组分和应变的影响第48-61页
   ·样品的制备第48-49页
   ·初始覆盖硅层引起的量子点的形貌变化第49-51页
   ·从Raman光谱的峰位计算量子点的平均Ge组分和平均应变第51-53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3-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第五章 在锗硅量子点上低温生长硅覆盖层中的面缺陷第61-74页
   ·锗硅材料中的位错第61-62页
   ·样品的制备第62-64页
   ·高分辨TEM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4-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第六章 高温退火对低温生长硅覆盖层的影响第74-81页
   ·样品的制备第74-76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6-79页
   ·结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第81-8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先进CMOS高k栅介质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下一篇:我国县域科技创新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