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高速光传输与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7页
   ·光纤通信的发展第9-11页
   ·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第11-17页
     ·电时分复用技术第12-15页
     ·光时分复用技术第15-16页
     ·波分复用技术第16-17页
   ·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第17-24页
     ·波长变换技术第18-19页
     ·光开关技术第19-20页
     ·全光再生技术第20-22页
     ·全光串并转换技术第22-23页
     ·光组播技术第23-24页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第24-27页
第二章 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短脉冲源的研究第27-38页
   ·基于直调激光器与相位调制器级联的短脉冲源第27-32页
     ·理论分析第27-29页
     ·实验装置与结果第29-32页
   ·低抖动ps 短脉冲产生第32-33页
   ·单片集成半导体锁模激光器第33-37页
     ·半导体锁模激光器简介与特性第33-35页
     ·半导体锁模激光器线宽对DQPSK 调制格式的影响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高速光传输技术的研究第38-51页
   ·引言第38-39页
   ·100 G 以太网传输技术的研究第39-46页
     ·107Gb/s RZ-DPSK 信号在320 公里光纤上的传输实验第39-42页
     ·107Gb/s RZ-DQPSK 信号在480 公里光纤上的传输实验第42-46页
   ·单通道1-Tb/s PM-RZ-DQPSK 在480 公里光纤上的传输实验第46-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基于周期性极化铌酸锂(PPLN)的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第51-102页
   ·PPLN 波导中非线性效应的理论分析第51-56页
     ·PPLN 波导中的准相位匹配第51-52页
     ·基于PPLN 波导中的倍频与差频效应的波长变换第52-55页
     ·基于PPLN 波导的光开关第55-56页
   ·基于PPLN 波导的超快光开关第56-61页
   ·基于PPLN 波导的多波长光开关第61-65页
   ·偏振不敏感的320 Gb/s RZ-DQPSK 全光波长变换第65-70页
     ·偏振不敏感的PPLN 子系统工作原理第65-66页
     ·偏振不敏感的PPLN 子系统的特性第66-68页
     ·系统实验第68-70页
   ·单信道1 Tbit/s PM-RZ-DQPSK 全光波长变换第70-75页
   ·传输速率、调制格式及调制电平透明的全光波长变换第75-79页
   ·320 Gb/s RZ-DQPSK 全光波长变换的320 公里传输实验第79-84页
   ·160 Gb/s RZ-DQPSK 信号在110 公里光纤上的无色散补偿传输第84-88页
   ·基于PPLN 波导中SHG+DFG 的40 Gb/s RZ-OOK 可调波长变换第88-93页
   ·基于PPLN 波导的多波长广播(Broadcast)第93-97页
   ·基于PPLN 波导的波分复用组播(Multicast)技术第97-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第102-121页
   ·SOA 中非线性效应的理论分析第102-107页
     ·基于XGM 与XPM 效应的波长变换第102-105页
     ·基于FWM 效应的波长变换第105-107页
   ·基于SOA 中XPM 效应的40 Gb/s 全光串并转换第107-111页
     ·工作原理第107-108页
     ·系统实验及结果第108-111页
   ·基于SOA 中FWM 效应的全光波长变换第111-116页
     ·基于SOA 中FWM 效应波长变换的特性第111-113页
     ·基于SOA 中FWM 效应的107 Gb第113-116页
   ·基于SOA 中光相位共轭的107 Gb/s RZ-DQPSK 信号传输第116-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六章 基于高非线性光纤的全光信号处理第121-128页
   ·光纤中非线性效应的理论分析第121-124页
     ·光纤中的克尔效应第121页
     ·四波混频效应第121-123页
     ·光纤参量放大器第123-124页
   ·基于HNLF 的53.5 Gb/s DPSK 信号参量波长变换第124-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8-132页
   ·工作总结第128-131页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4页
符号对照表第144-146页
单位对照表第146-14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47-150页
致谢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EEE 802.11无线ad hoc网络MAC层自私行为研究
下一篇:IEEE 802.16e STBC-OFDM系统与QoS调度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