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9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简评 | 第18-45页 |
·城市增长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32页 |
·城市增长国内研究现状 | 第32-43页 |
·相关研究的简要述评 | 第43-45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框架与研究内容 | 第45-47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45-4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46-47页 |
第四节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47-49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 第49-70页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第49-55页 |
·城市 | 第49-50页 |
·城市体系 | 第50-51页 |
·城市增长 | 第51-52页 |
·城市规模 | 第52页 |
·聚集经济 | 第52-53页 |
·空间计量学 | 第53-54页 |
·空间收敛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城市增长时空演进特征研究方法 | 第55-68页 |
·非参数计量学的基本方法 | 第55-57页 |
·转移动态的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收敛性理论 | 第58-61页 |
·空间计量学的基本方法 | 第61-68页 |
第三节 本文实证的数据来源 | 第68-70页 |
第三章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演化 | 第70-104页 |
第一节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演化的历史 | 第70-78页 |
·古代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演化 | 第71-74页 |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演化 | 第74-78页 |
第二节 1949-2006年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演化 | 第78-86页 |
·中国城市总量演化特征 | 第78-81页 |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演化特征 | 第81-83页 |
·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演化 | 第83-86页 |
第三节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演化的Zipf法则 | 第86-92页 |
·Zipf法则的定义与OLS回归 | 第87-90页 |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演化的非参数估计 | 第90-92页 |
第四节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演化的特征 | 第92-102页 |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步演化的Gibrats法则 | 第92-93页 |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演化的面板单位根检验与Gibrats法则 | 第93-95页 |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演化的平行增长特征 | 第95-102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四章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分布演进 | 第104-136页 |
第一节 1990-2006年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分布演进特征 | 第105-109页 |
·1990-2006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分布演进 | 第105-108页 |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分布演进的稳健性检验 | 第108-109页 |
第二节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聚集性与空间依赖性 | 第109-119页 |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聚集性 | 第110-114页 |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Moran-I指数 | 第114-116页 |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LISA集群地图 | 第116-118页 |
·基于转移动态方法的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空间依赖性 | 第118-119页 |
第三节 基于空间横截面数据的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收敛性 | 第119-128页 |
·Mankiw增长回归方程 | 第120-121页 |
·空间加权矩阵的构建 | 第121页 |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 | 第121-123页 |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收敛性的回归结果 | 第123-128页 |
第四节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收敛性 | 第128-134页 |
·空间面板模型的分类 | 第128-129页 |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回归模型 | 第129-130页 |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空间面板收敛性的回归结果 | 第130-132页 |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收敛机制 | 第132-134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第五章 中国城市平行增长与城市体系演化的原因分析 | 第136-175页 |
第一节 城市平行增长的一般规律 | 第136-142页 |
·城市体系演化的三种方式 | 第136-137页 |
·法国城市化与城市体系演化的平行增长特征 | 第137-138页 |
·日本城市化与城市体系演化的平行增长特征 | 第138-139页 |
·印度城市化与城市体系演化的平行增长特征 | 第139-141页 |
·城市平行增长规律的普遍性 | 第141-142页 |
第二节 城市平行增长规律的理论诊释 | 第142-150页 |
·城市平行增长的基础模型 | 第142-143页 |
·Esteban城市规模结构内生的平行增长模型 | 第143-149页 |
·城市平行增长的实现机理 | 第149-150页 |
第三节 城市规模分布演化形成原因的理论解释 | 第150-158页 |
·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城市规模分布演化 | 第151-153页 |
·基于随机经济增长模型的城市规模分布演化 | 第153-156页 |
·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的城市规模分布演化 | 第156-158页 |
第四节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化影响因素的解释性框架 | 第158-166页 |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化的一般影响因素 | 第158-163页 |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化的特殊影响因素 | 第163-166页 |
第五节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166-173页 |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化影响因素的假说 | 第166-168页 |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化影响因素的实证方程 | 第168-169页 |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化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 第169-173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173-175页 |
第六章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空间聚集的原因分析 | 第175-207页 |
第一节 聚集经济的一般理论 | 第175-180页 |
·聚集经济类型 | 第175-176页 |
·聚集经济的来源 | 第176-178页 |
·聚集经济的层次性 | 第178-179页 |
·聚集经济的特征 | 第179-180页 |
第二节 聚集经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 第180-189页 |
·静态聚集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 | 第180-181页 |
·动态聚集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 | 第181-182页 |
·新经济地理模型下的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 | 第182-185页 |
·聚集经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框架 | 第185-189页 |
第三节 中国城市聚集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189-194页 |
·中国城市聚集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面板模型 | 第189-191页 |
·估计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91-192页 |
·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 | 第192-194页 |
第四节 中国城市聚集经济的影响因素探究—产业空间聚集的视角 | 第194-205页 |
·产业空间聚集的影响因素 | 第195-197页 |
·产业空间聚集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 | 第197-200页 |
·产业空间聚集影响因素面板回归结果 | 第200-202页 |
·产业空间聚集影响因素的误差修正模型 | 第202-204页 |
·产业空间聚集经济影响因素结论 | 第204-205页 |
第五节 本章小节 | 第205-207页 |
第七章 平行增长、聚集与中国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207-227页 |
第一节 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回顾与评价 | 第207-217页 |
·建国初至改革开放以前 | 第208-210页 |
·改革开放至“八五”规划 | 第210-213页 |
·“九五”规划至“十一五”规划 | 第213-217页 |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7-220页 |
·城市群的经济贡献与聚集经济效应偏低 | 第217-218页 |
·城市群核心城市的经济贡献率偏低 | 第218-219页 |
·大中小不同规模城市的规模结构有待于改善 | 第219-220页 |
·城市发展政策的偏向性显著 | 第220页 |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220-227页 |
·以城市内产业为依托发挥聚集经济的作用 | 第221页 |
·依城市经济功能导向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 | 第221-222页 |
·以城市网络为纽带促进城市间、城乡间要素合理流动 | 第222-223页 |
·调整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优化政府公共资源配置 | 第223-224页 |
·发挥聚集经济的作用促进城市群发展 | 第224-225页 |
·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城市增长的质量 | 第225-227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227-233页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227-231页 |
第二节 本文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 | 第231-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243页 |
致谢 | 第243-24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