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从一个成为众矢之的的裁定出发 | 第10-12页 |
第一节 基本案情 | 第10页 |
第二节 引发的问题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现状及理论争议 | 第12-19页 |
第一节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及司法现状 | 第12-14页 |
一、立法规定 | 第12-13页 |
二、司法解释 | 第13页 |
三、司法实践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现状存在的弊端 | 第14-16页 |
一、造成了部门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 第14-15页 |
二、不利于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 第15页 |
三、强化了刑事责任替代民事责任的错误观念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争议 | 第16-19页 |
一、否定说 | 第16-17页 |
二、肯定说 | 第17-19页 |
第三章 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考察 | 第19-25页 |
第一节 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有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概况 | 第19-23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概况 | 第19-21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概况 | 第21-22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概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分析和启示 | 第23-25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和立法建议 | 第25-35页 |
第一节 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5-27页 |
一、实践上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二、理论上的可行性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建 | 第27-35页 |
一、诉讼方式的选择 | 第27-28页 |
二、赔偿制度的完善 | 第28-34页 |
三、诉讼程序的立法建议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