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高粱地下组织化感物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3页 |
| ·外来杂草入侵概述 | 第12-18页 |
| ·外来杂草的概念及传播途径 | 第12页 |
| ·我国外来杂草状况 | 第12页 |
| ·外来杂草的危害 | 第12-15页 |
| ·杂草的化感作用 | 第15-18页 |
| ·植物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 | 第18-21页 |
| ·植物地下部分与化感作用的关系 | 第18-19页 |
| ·根分泌的化感物质的种类 | 第19页 |
| ·化感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9-20页 |
| ·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影响根系化感作用的因素 | 第20-21页 |
| ·外来入侵杂草假高粱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假高粱地下部分化感潜力评价 | 第23-3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方法 | 第23-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 ·不同材料水提液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4-27页 |
| ·假高粱不同材料粉碎物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 ·讨论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假高粱地下部分化感潜力物质分离 | 第30-41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41页 |
| ·不同溶剂萃取分离 | 第30-32页 |
| ·不同溶剂萃取物生物活性测定 | 第32-33页 |
| ·活性组分化感潜力物质分离 | 第33-39页 |
| ·乙酸乙酯相化感潜力物质的分离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化感潜力物质结构及活性 | 第41-51页 |
| ·化感潜力物质结构鉴定 | 第41-43页 |
|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 第41页 |
| ·对羟基苯甲醛 | 第41页 |
| ·麦黄酮 | 第41页 |
| ·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 | 第41-42页 |
| ·木犀草素 | 第42页 |
| ·芹菜素 | 第42页 |
| ·对羟基苯甲酸 | 第42页 |
| ·蜀黍苷 | 第42-43页 |
| ·化感潜力物质生物活性测定 | 第43-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 ·种子萌发测定 | 第43页 |
| ·幼苗生长测定 | 第43-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 ·讨论 | 第48-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致谢 | 第57-59页 |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