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信息技术领域专利价值评估研究的现实需求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信息技术领域专利价值评估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实物期权理论应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已有研究综述分析 | 第15-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论文的内容与创新点 | 第18-19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31页 |
·传统的信息技术领域专利价值评估方法 | 第21-22页 |
·实物期权理论概述 | 第22-26页 |
·期权 | 第22-23页 |
·实物期权 | 第23-26页 |
·常用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第26-29页 |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 第26-28页 |
·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 | 第28-29页 |
·基于实物期权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 | 第29-31页 |
3 构建信息技术领域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 第31-41页 |
·信息技术领域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评估指标设计的原则 | 第32-33页 |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38页 |
·定量指标的建立 | 第33-34页 |
·定性指标的建立 | 第34-36页 |
·指标体系的组成 | 第36-38页 |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8-41页 |
·指标权重确定的必要性 | 第38页 |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38-39页 |
·指标权重确定的步骤 | 第39-41页 |
4 构建基于实物期权的信息技术领域专利价值评估模型 | 第41-50页 |
·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的实物期权特征 | 第41页 |
·识别信息技术领域专利包含的实物期权 | 第41-43页 |
·增长期权 | 第42页 |
·延迟期权 | 第42页 |
·放弃期权 | 第42-43页 |
·建立信息技术领域专利价值评估模型 | 第43-47页 |
·二项式模型的选择 | 第43页 |
·评估模型的组成 | 第43-47页 |
·模型参数的分析 | 第47页 |
·模型的评估步骤和使用范围 | 第47-50页 |
·模型的评估步骤 | 第47-49页 |
·模型的使用范围 | 第49-50页 |
5 实例分析 | 第50-60页 |
·实例简介 | 第50-51页 |
·用现有的信息技术领域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分析 | 第51-52页 |
·用本文提出的信息技术领域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分析 | 第52-57页 |
·方法应用 | 第52-56页 |
·参数分析 | 第56-57页 |
·方法比较与总结分析 | 第57-60页 |
6 结论 | 第60-62页 |
·本文的总结 | 第60-61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A | 第64-70页 |
附录B | 第70-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7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