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外交、国际关系理论论文

脆弱性博弈与非霸权体系下国际制度的创建--以东亚贸易、金融领域合作制度建设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8页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问题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2页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验证第12-22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2-21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21-22页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22-25页
  一、研究框架第22-24页
  二、研究方法第24-25页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25-28页
  一、研究创新第25-26页
  二、研究不足第26-28页
第二章 国际体系第28-46页
 第一节 国际体系概念辨析第28-37页
  一、国际体系第28-34页
  二、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第34-35页
  三、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第35-37页
 第二节 霸权体系与非霸权体系第37-41页
  一、霸权与非霸权体系第37-38页
  二、非霸权体系下国际制度创建的特点第38-41页
 第三节 全球体系与地区体系第41-46页
  一、全球体系与地区体系关系辨析第41-42页
  二、东亚地区体系的演变及其制度创建特点第42-46页
第三章 国际制度与国际公共产品第46-68页
 第一节 国际制度第46-53页
  一、国际制度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第46-48页
  二、国际制度研究历程第48-50页
  三、国际制度概念辨析第50-53页
 第二节 国际公共产品第53-64页
  一、公共产品第53-58页
  二、国际公共产品及其分类第58-64页
 第三节 国际制度与俱乐部国际公共产品第64-68页
  一、国际制度是否为国际公共产品之争第64-65页
  二、国际制度是俱乐部国际公共物品之辩第65-68页
第四章 脆弱性博弈第68-81页
 第一节 脆弱性第68-71页
  一、脆弱性概念辨析第68-69页
  二、国家脆弱性来源第69-71页
 第二节 脆弱性博弈第71-81页
  一、博弈论第71-74页
  二、博弈论与国际关系第74-75页
  三、脆弱性博弈概念辨析第75-79页
  四、脆弱性博弈与博弈论第79-81页
第五章 脆弱性博弈与国际制度创建第81-103页
 第一节 国际制度的功能与供给需求第81-86页
  一、提供信息、降低成本第81-83页
  二、规范行为、增强预期第83-84页
  三、解决争端、促进合作第84-85页
  四、缓解危机、扩大公益第85-86页
 第二节 国际制度的供给稀缺性第86-94页
  一、国际制度稀缺性表现第86-87页
  二、国际制度稀缺性原因第87-89页
  三、国际制度稀缺性的已有可能解决方案第89-94页
 第三节 避损驱动与国际制度创建第94-103页
  一、国际制度创建问题与博弈模式转换第94-100页
  二、脆弱性博弈与制度成本供给意愿增强第100-102页
  三、小结第102-103页
第六章 东亚各国贸易脆弱性与自由贸易区创建困境第103-120页
 第一节 东亚非霸权体系特征与制度创建第103-107页
  一、东亚的非霸权体系特征第103-104页
  二、区域外大国对东亚制度建设的干预第104-107页
 第二节 东亚各国贸易脆弱性与FTA 创建困境第107-120页
  一、FTA 功能与公共产品属性第107-108页
  二、东亚FTA 建设滞后现状第108-113页
  三、对各自劣势产业的保护与脆弱性博弈第113-115页
  四、贸易绝对脆弱性较低与FTA 创建困境第115-120页
第七章 东亚各国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区域合作顺利发展第120-157页
 第一节 东亚各国金融的绝对脆弱性及其原因第120-148页
  一、东亚各国金融的绝对脆弱性第120-138页
  二、东亚金融危机根源第138-144页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不尽人意第144-148页
 第二节 东亚各国金融相对脆弱性与区域金融合作进展第148-157页
  一、东亚金融危机之前的东亚金融合作第148-149页
  二、东亚各国金融相对脆弱性与合作意向第149-153页
  三、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所取得金融合作成果第153-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以美特殊关系的根源--以色列总理决策的“理性”成因
下一篇:身份与责任:中国国际责任观研究